1)第363章 圣旨到_明末称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上让我们撤兵?”傅山问。

  “是的,将军。”使者的声音充满疲惫,在他的官袍上,满是干涸的泥浆,摭住了补子上的飞禽的图案。

  皇帝不是疯了就是傻了,刘钧心想。他端起酒杯小饮了一口,一言不发,心里想着崇祯。酒入腹中,一股火辣直升而起,让他暖和许多。他虽然理解崇祯,可就算再理解,也不能接受这个时候与清人议和。

  刘钧召集起来的督抚监军和诸将们纷纷安静下来,听天使宣达圣旨。

  大帐里,只有火盆里的柴薪在霹雳啪啦的作响,橘红的火焰在跳动摇曳着。

  经历了一路行军扫荡后,刘钧率军刚赶到沈阳城下。虽然还只是十一月,可沈阳一带却早已经是冰封千里,到处都是积雪。这使得行军十分困难,尤其是大炮运输十分艰难。刘钧不得不让工兵营赶制了许多的雪橇,好在楚军已经在十月的时候补充了过冬的许多物资,士兵们都有了厚实的棉冬装,不至于挨冻受饿。

  但自辽阳到沈阳,并不仅仅只是一百六十里行军这么简单。为了保证安全,刘钧派兵留守辽阳之际,还得派兵一路扫荡自辽阳到沈阳之间的城堡村镇,尽量把人口和物资送入辽阳,在辽阳和沈阳之间的沿路城堡驻派兵马,保证两城之间的通畅。

  不过孔有德等麾下的降卒却并没有如楚军一样的纪律良好,虽然刘钧把这些降卒重新整编为一镇,打乱了原来的编制,选用了新的军官,还调派了不少楚军的军官过去,但这支降军,每到了晚上,总有些人当了逃兵。遁进夜色之中,而到了下午行军之时,许多人却筋疲力尽的落在后面掉队,跟不上队伍。

  看着这些兵,刘钧都有冲动想把他们全都押送去台湾。不过暂时辽东兵少,刘钧需要这支兵,起码还能做点辅助工作,哪怕帮忙运输大炮粮食等也好。

  就在今天,刘钧终于带着兵马到达沈阳城下,刚刚立起了简易的营栅。正准备好好的烧点热水洗个痛快的澡,他的侦骑却带着一队人跑来,报告说有朝廷使者到了。

  朝廷的使者绕了一个大圈,由于辽西只剩下了一座宁远城,其余各地尽为清军所占,因此朝廷的使者先快马赶到了山东,然后自还没结冰的青岛港乘船到了朝鲜,再一路走陆路乘马到了镇江,再自那里骑马赶到辽阳。到了辽阳。发现刘钧已经去了沈阳,便又匆匆赶来。

  “这怎么可能?”张山不解的问,“这怎么可能?我们刚刚斩杀了鞑子皇帝,又夺了辽阳城。如今兵临沈阳,就要犁庭扫穴,一解端了鞑子老巢,皇上怎么会这个时候要跟鞑子议和。要我们撤兵?”

  皇帝现在肯定知道他们已经杀了鞑子皇帝,夺了辽阳,可这些使者前来的时候。皇帝肯定是还不知道这个消息的。

  皇帝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