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7章 董仲舒劝学_我从秦末开始长生不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7章董仲舒劝学

  这是董仲舒成为太学博士的第五天。

  对于这里的生活,他可谓是再满意不过了。

  现在察举制尚未正式开始执行,刘彻暂且只给地方郡县下发了旨意,让他们遴选贤才、廉吏及孝子,最终名单则要等到来年开春上交。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这些太学博士的教学任务尚未下发,自然是有大把的时间,由他们自己安排。

  清闲仅仅是董仲舒满意的原因之一。

  据他观察,太学的基础设施是相当完善,并不因为它只用了三个月建好,就显得仓促破败。

  博士的居所乃是一人一间,卧房采光极佳,并且每间房内都安排了厕所,并不需要几十人一起去争抢公用的。

  这些无疑是提升幸福感的细节。

  要知道哪怕到了后世,某些城中村里,一楼十几户人家,只能在公共卫生间中方便,到了冬天,简直是种折磨。

  在汉代,居民家中没有修建厕所的情况,可以说是普遍存在。

  毕竟乡野之中,随处找个野地草丛解决即可,至于郡县之中,只要不在大马路上,其实各种角落,亦是僻静。

  至于这些日子的吃食,他同样觉得非常方便。

  太学中是有专门的食堂存在。

  作为大汉最高学府,太学中的食堂倒不像后世中小学的食堂,由公司招标,把成本压缩到极低,反倒是官方补贴极多,不用考虑成本,最主要是让太学内的师生吃得满意。

  公孙弘因为食堂的美味与便宜,屡次在董仲舒面前,赞不绝口,“我在考试结束的这些天里,去了数家食肆酒楼,欲一品京城美味,往往是败兴而归,差强人意的都少,没想到反在太学之内,尝到了让我满意的饭菜,真是令我意外啊。”

  不过董仲舒对口腹之欲倒没有什么特别要求。

  只要味道没有到令人反胃,吃了不会坏肚子的地步,那自己就能接受。

  当然,吃饭不用离开太学,这样的方便,倒是让他颇为满意。

  毕竟食堂与藏书室挨得很近。

  往往用过餐后,自己便可以散步走到藏书室内。

  那栋藏书室,才是董仲舒认为太学做得最好的地方。

  要知道在地方上学习,想要获取典籍,那是非常困难的,不少典籍残缺不全,甚至属于孤本,一郡之内,只有某些大儒拥有,年少的自己上门求取,往往要遭冷眼。

  而太学之中的藏书室,不说应有尽有,但各家典籍,保存得相当全面,甚至有一卷高祖时期流传下来的原版伏生《尚书》,以及三册由阳夏文贞侯收集的《乐经》。

  它们的象征意义比实际意义更重。

  要知道这代表着从战火中流传下来的文化。

  野蛮与刀剑摧毁不了人们向往文明的种子,除非所有孩提的向学之心死了,只渴望名利,追求物欲,或许那才会摧毁文明的根基。

  从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