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2524章番文的私货_诡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程度,是最虔诚的唯心。后世跟着孟子走的家伙看到这,就将书一摔,唉呀妈呀,我还看个屁啊,我的心啥都知道,啥都懂,这我太懂了,至于遇到问题怎么办,请去找我的国务卿……

  而被孔子推崇的老子,则是主张绝学弃智,用『静观、玄览』的方法,去体验无形无名的道,以达到与天道同玄的境界,便可『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知天道』了,是最为神秘的唯心派。

  至于那位分不清自己是蝴蝶还是庄周的庄周,直接陷入了怀疑论、不可知论,完全否定客观姓,可谓是最彻底的唯心……

  百家有唯物么?

  也有的。

  墨子,荀子。

  但很遗憾的是,墨子就不用说了,他是被打压的太重,而荀子的理论又和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相违背……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光这么一句话,荀子就站得高了,他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光辉思想,认为与其把天道看得非常伟大而仰慕它,倒不如将其当作一种物来畜养它,控制它。与其顺从自然而颂扬自然,为何不掌握和控制自然的变化规律来利用它?

  如其仰望天时坐等它的恩赐,怎不因时制宜,使天时为自己服务,强大自身,战胜自然呢?

  『天子』一看,这还了得?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荀子的地位在封建王朝之中一直不是很高,同时其言论也是被篡改和修正,使之符合于封建王朝的统治需要。

  敬畏天道,但不能盲目恐惧,自强不息,但不能盲目自大。

  这是斐潜觉得一个学者应该拥有的,而不是片面的强调唯心。

  在这种认识论的指导下,斐潜对于他所认知的历史,进行了反复的推敲与思考,斐潜他发现从西汉以来,华夏文明的进步速度便是放明显缓下来,尤其是科学的发展,甚至影响到了后续的封建王朝,呈现出一种相当缓慢,甚至可以说是停滞的状态,这必然是在西汉某个时候出现了大问题。

  这个大问题的指向,就是董仲舒。

  所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个学术上排他,政治上的禁锢,更是哲学上的谋杀,以孔孟之名义,谋杀墨荀。自此华夏学者儒生的主流,便是进入了彻底的唯心阶段,间或有一二唯物的喊声,也激不起太多的浪花。

  『天人感应』,便是巩固了『天』的至高无上,从此华夏之民也封闭了对于天地的好奇心,反倒是去追寻那圣人之言,唯心无物,皓首穷经,向自己的内心世界探求,扩充自己内心固有的良知、良能,或许某一天,会得领悟天道,然后便可了解这世界上的所有的奥秘,看透所有伪装,通晓所有知识,天下万物皆可归于掌握……

  就像是大多数的政策法律法规都有局限性,时不时需要修改和调整一样,董仲舒制定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