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一章 海上都市_纳米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吨海盐,导致中沙大环礁附近的海水盐度,微微下降了%左右。

  不过由于海水不断的交换补给,附近的海水盐度,也逐步形成一种动态平衡。

  对于这种提炼海盐的规模,对于广阔的太平洋而言,最多就像多了一条长江的淡水注入罢了,自然很快可以适应这种情况。

  负责该项目的施工方,是专门成立的南海建设集团。

  该集团的总经理谢英武、总工程师杜润,此时就在石塘南礁上,吹填造陆的3平方公里面积,目前已经建设了一座高墙堡。

  谢英武站在城墙上,拿着望远镜眺望施工情况。

  一旁的杜润,则和几个设计师、工程师,讨论着石塘镇的建设方案,在桌子上的海底地形图上,可以看出石塘连礁,由三个品字型的小暗礁组成。

  只要将这三个暗礁连起来,再抽空里面的海水,就可以形成一片低地。

  除了吹填造陆、拦海造陆,在杜润等人的规划设计图上,还有直接建造在海里的高楼大厦。

  利用大环礁水浅的优势,直接在海里建高楼大厦,完全可以打造一座海上威尼斯。

  放下手上的望远镜,谢英武转过身来问道:“老杜,你们估计石塘镇,什么时候可以完成?”

  杜润想了想回道:“目前石塘镇的拦海大坝,已经完成了四分之一,要完成剩下的工程,可能需要12~13个月左右。”

  “可以再提高速度吗?”

  杜润摇了摇头:“要提高速度,只能增加工程船,问题是大量淡化海水,一旦超出周围的海洋承受能力,可能会导致周围的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对此谢英武也知道自己太急功近利了,最近科学院已经派遣了一支海洋生态科考队过来,正在密切关注着大环礁的海洋生态。

  杜润知道谢英武是海军出身的,理解对方的急切心情,劝说道:

  “不用太着急,我们在南海的优势非常大,明年有五艘地效运输船服役,到时候会有两艘应用在三沙市的交通运输上。”

  “我知道。”谢英武知道目前,只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建设上,通过多管齐下的方式,扩大大环礁的陆地面积。

  大环礁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西连西沙群岛,东辖黄岩岛,北接东沙群岛,南望南沙群岛。

  这里的建成,可以彻底掌控南海,同时将南海各大群岛连成一片,配合大型运输机、地效运输船,不再像以前那样鞭长莫及。

  如果再结合高棉的戈公岛基地、暹罗的攀牙基地,就会形成一条岛链,将中南半岛牢牢地锁起来。

  而且可造陆面积潜力巨大的大环礁,非常适合三沙市的首府,也可以成为核心的运输线补给点。

  战略地位如此高,谢英武自然希望大环礁区尽快坚持。

  不过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论是吹填造陆、拦海造陆、海上建筑,都需要时间来建设。

  大礁区的吹填造陆面积为100平方公里,拦海造陆面积为120平方公里,海上建筑面积为5平方公里,合计225平方公里。

  一共有7个镇,分别是:石塘镇、中北镇、南扉镇(主城区)、漫步镇、安定镇、华夏镇、排洪镇。

  当陆地完成后,可以通过建造拦海大坝,形成跨海大桥,将各岛镇连接起来。

  这里可以发展旅游业、运输港口服务、水产养殖、捕捞。

  随着各种技术的出现,大环礁未来甚至可以变成一座海上都市,成为南海上永不沉没的航母。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