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章 当年蒙君赦,此世报君恩(保底二更)_诡世证道从经营医馆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神医,你有所不知,你瞧我村里这些人,可看出什么不同之处?”

  孙邈举目扫视过去,村民们一张张脸,多是老弱妇孺,少有青壮男丁,而年老的同样以老妪居多。

  现代社会中,这种景象在农村十分常见,年轻人进城打工,村中多是老人与留守儿童,所以刚开始自己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可问题是,这是大安朝的村子啊?

  一个需要大量壮劳力的农耕文明,这年头又不兴进城打工,怎么会是这种人员结构?

  见孙邈已经发现异样,老村长也不卖关子,继续道:“我等本是前朝武将之后,先祖当年战乱时也曾不乏杀降斩使之举,后先祖兵败被俘,本以为定然是株连满门的罪名。

  “哪知道本朝先皇宽厚仁德,其言先祖也是为主尽忠罢了,最后非但不杀先祖,见他无意改投新朝,还赐了这块地方让先祖携族人隐居。

  “先祖感念先皇大恩,虽早有不事二主之誓不能违背,但也立下祖训,叮嘱后人应不忘先皇恩义。若逢有战,族中男子凡有子嗣者皆应投身军旅,报效皇恩。

  “我等后辈子孙不肖,不具先祖之能,然祖训所言,莫敢忘之。近百年来大安朝边疆不靖,我等代代尽起族中男丁投军,上报先皇之恩,下全先祖之义……咳咳。”

  老村长说的激动,气息紊乱,孙邈又给他度了一缕真气过去。

  “多谢孙神医。杜将军……杜天仇那孩子,颇有先祖之风。虽然父母早亡,习文练武却比同龄孩子更加勤奋,也更加聪颖。

  “十六岁那年,他还未等娶亲生子,便带着十几个村中少年,到北疆投军去了。也是得贵人相助,竟是一路做到了大安朝的定远将军。

  “只是三年前,终究还是不幸战死沙场,朝廷派人带了抚恤金,将杜将军和当初的同村少年尸体一并发还,叮嘱我等好生安葬便离开了。

  “杜将军举目无亲,当时我们商议之后,决定请个高人,找一处风水上佳的地方将其厚葬。当时这邪道在清阴县颇有名声,我们便将他请来看给杜将军等人看看风水……哪知道、哪知道……”

  哪知道这邪道骗走了杜将军等人的抚恤金,还说墓葬奢华徒惹那盗墓倒斗之人觊觎,不如把钱花在堪舆定穴,让墓穴藏风聚气上更好。

  他们正好九具遗体,等寻到风水极佳的地点,再给他们布一个八星拱月的格局,管保杜将军等人往生到那极好的人家,世代富贵荣华……

  孙邈听得眉头紧皱,怒气勃发,不过也有些疑惑:“似这种正牌将军,又是因为报国征战而死,不都应该由朝廷按照相应的规格厚葬吗?怎么只把遗体发还回乡,给了笔抚恤金就走了?”

  “这……”老村长沉吟了一下,“或许朝廷也有朝廷的考虑吧,老朽当年倒是问过那护送遗体的官兵,只是他们也都三缄其口。我们这等升斗小民,又哪敢再多言。”

  孙邈见老村长状态平稳许多,便走向那倒在地上的老贼。

  李四从刚刚听着听着就忍不住,跑过来偷偷给他命根子上来了几下狠的……此时他正疼的顺颊流汗,脑袋上青筋凸起。

  抓住他的头发将其提起,孙邈似笑非笑道:“风水极佳的地点,你来和我说说,那是个什么风水啊?”

  “孙、孙神医……”

  “说!”孙邈脸色瞬间冷了下来。

  “是是,那里地势高而不险,弯曲延长,山势柔顺,风水里有一种专门的称呼,叫做‘文曲’。

  “但半山腰上的那处凹陷,像是俊脸上戳个窟窿,便叫作‘破面文曲’了……也就从风水宝地,变成了第一等的养尸地。”

  手里提着那老道,孙邈道:“诸位,他的命暂且寄下,我还要拿他祭奠几位将军。咱们先趁着人齐,把他的财物分一分,当初吃进去多少,今天让他加倍吐出来!

  “至于那僵尸之患,我来帮你们解决。”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