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62章:怀仁入川_舌尖上的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切还都是猜测,杨怀仁也拿不准这个神秘人究竟是谁,只能从他的行事习惯上,猜一猜而已。

  杨怀仁觉得,即便是猜不出来,自己也没必要烦躁,既然是这个神秘人找上了他,那么以后肯定会站出来,揭开神秘的面纱跟他见面的。

  对老百姓来说,这个日头要干什么事,那可是耽搁了,对杨怀仁来说,时间还是头午,现在出发也不迟。

  辞别了铁香玉,杨怀仁立即下命今日出城,向成都进发。不过说辞别有点奇怪,因为他知道铁香玉会继续完成神秘人交给她的任务,一路跟踪杨怀仁。

  出兴元府向西南,走朝天道穿米仓山而过,杨怀仁才体会到了古人所说的蜀道难。

  虽说比起汉唐时期,北宋在道路交通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可出入川的道路,对于寻常人来说,依旧是难行。

  在棉谷县,杨怀仁倒是遇上了一个熟悉的东西,在一片山谷的坡地上,长满了猕猴桃。

  这种后世被叫做了奇异果的水果,被某些砖家叫兽们声称来自地球另一边的新西兰,后来新西兰人亲自站出来承认,奇异果是十九世纪它们从中国带走的物种。

  实际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就有猕猴桃的记载了,国风有云,“隰有苌楚,猗傩其枝”。这里的苌楚,便是说的猕猴桃了。

  说起来有趣,猕猴桃这种叫法,虽然唐本草拾遗里就提出过,但却是从北宋开始叫起的,人们见山间的猕猴喜欢摘而食之,便得名猕猴桃。

  而在以前,人们把这种长在山间的野果叫做狐桃或者藤梨,在利州当地,人们更喜欢叫它作羊桃。

  奇怪的是,树上的果实竟是没有被人采摘过的,便放任了它们从青涩到成熟,然后开始慢慢溃烂。

  十月成熟的猕猴桃,到了十一月,猕猴桃便因为被风干了水分开始慢慢发干发硬,无法入口了。

  幸运的是,虽然已是冬季,米仓山南的气候却是出奇的湿润,来自南边的暖湿气流遇到了高大的山脊,在爬升过程中又于来自北方的冷风不期而遇。

  交错之下,便让空气中的水分开始渐渐凝结,直到凝结成了颗粒,然后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降落下来。

  还不足以成为雨,却让整个山谷起了迷人的白雾,能透过白雾看到模糊的太阳,也不至于落在人身上让人觉得不舒服。

  也正是因为这样润湿的雾气,很好的保存了猕猴桃的水分,让它们在腐烂之前,实现了它们的价值。

  杨怀仁趁着队伍落脚休息的空档,命人去山间采摘猕猴桃,挑拣还没有硬化或者腐烂的摘,即便是这样,禁军的将士们还是每个人采摘了好多。

  这种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的,被证明了可以让人长寿的奇异水果,便能发挥它们生命的价值了。

  作为饭后水果,出行在外的将士们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