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8章:按劳分配(下)_舌尖上的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顾名思义,按劳分配就是干多少活,出多少力,然后拿多少工钱。

  这个词也好,还是这种分配的方式也好,并不是后世才有的,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分配方式,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合情合理,天经地义。

  最简单的例子,两家庄户,同样包十亩地种庄稼,勤劳的那一家经常的除草、养地和浇水,庄稼就长的好,收成就多一些。

  放到城里的商铺来说,掌柜的有当掌柜的报酬,厨子有厨子的报酬,伙计有伙计的报酬,这同样是一种按劳分配的范例。

  只不过这个例子里不是根据“劳”的量,而是“劳”的质,不同的岗位,为铺子创造的收入也是可以区分的。

  以前作坊刚开始运营的时候,虽然岗位不同,但是大家都卖力干活,所以在收入分配上,并没有很大的区别,杨怀仁对于庄户们,一向都是同等对待的。

  可今时不同往日,出现了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办法,始终还是经济手段的调节,指望打骂和说教,也许能起作用,但不能长久。

  老李头等几位庄户,还有几位作坊的管事,都是非常同意杨怀仁的这个提议的,争先恐后地表示了赞成。

  不过事情说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真正做起来,要把这个思想落到实处,就没表面上看的那么容易了。

  按劳分配,只是一个分配的思想核心,具体到怎么去制定详细的施行办法,又要怎么施行下去,让绝大多数做工的庄户们信服,是需要一个缜密的制度的。

  首先就是岗位的划分。后世的生产和劳动的理论研究已经证明,越是精细的岗位划分,越是能提高生产效率,有效的把产能发挥到最大化。

  这个很容易理解,举个简单的例子。上规模的厨房里,大厨其实大多数时候都只管烧菜,至于洗菜切菜等工作,都是交给下手和帮厨们去做。

  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每一位厨师都把洗菜切菜到烧菜自己一手抓,很容易忙起来顾此失彼,效率也相对低了很多。

  而当每个人都专注地去做同一件事的时候,在一定的标准下,菜品的质量反而更加有保证,用的时间也最少,工作量也有一定的减少,这就提升了整体的效率。

  不同的岗位,会根据岗位的技术要求,劳动付出量的大小,来制定每个岗位的基本工钱的水平。

  这个基本工钱的制定,也是有学问的,不能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认知来鲁莽的制定。

  比如技术要求高的工钱自然就高一些,而技术要求低的岗位,工钱自然就少一些,同样放到需要体力的岗位上,也是同理。

  当然,工钱的高低差距,一开始也不宜太大,这样会招致大家的抵触情绪,要做到求同存异,又不能矫枉过正。

  其次,劳动量的量化界定,也是需要大家一起坐下来讨论,而不是一个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