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9章:商议新城_明末黑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阁的工作量下降了不少,难度也大为改观。

  除了太子需要批阅的奏疏之外,被打回来就有三种,留中不发,留中不奏,留中不批。

  留中不发,就是太子已经批复完毕,但处于某种考虑,要内阁延迟下发。

  留中不奏,就是太子看完,就当没看见,内阁也就当没上奏这份奏疏。

  留中不批,就是太子看过,但是暂时由于主客观原因,不能批复圣裁。

  像两淮盐务有三十万两税银不翼而飞,这种蹊跷之事要是批复下发,抓住案犯,也要人赃并获才行,不然就成了长期无法结案的悬案。

  只能采取留中不发的办法,然后调派厂卫进行暗访,采用非常手段一举才行能达到目的,事情一旦闹大,别说银子,你就是连人都抓不着了。

  御史上奏的内容,有的需要小题大做,有的则需要大事化无,具体情况须具体对待,尤其是对于渣明的这些蛀虫,就不能使用常规办法,不然都得竹篮子打水。

  “今日朝会,本宫想听听关于修筑京师新城的汇报,张国维,张爱卿是工部尚书,主要负责新城的设计,就由爱卿来为本宫介绍一番吧。”

  不能提南下剿寇,就要给大臣们找个饶有兴趣的议题,大家还都等着在新城置办家产呢,所以某太子也要顺应下属的心愿。

  作为新城的最大地产商,带着狗腿子们供同致富就可以要买人心了,而且用这种办法的投资成本不高,收益却让人心动。

  太子殿下问及自己的份内之事,张国维作为大明的AAAAA级工程师自然责无旁贷,出列疏言道:“启禀殿下,依臣测算,新城仅四面城墙,其造价便须二百万两。城内建筑,不含皇城,则需二百万两,含皇城,则需四百万两,总造价为六百万两白银。若户部每年拨款一百万两,除皇城之外,新城可在四年后竣工。工部预计征召五万劳力,进行施工,现周边测量业已展开,本月开始征地,预计于五月初开始挖掘城墙地基,城墙将于年内竣工。”

  本来修建城墙并不需要这么多银子,但是太子非要另辟蹊径,按照西式堡垒的方式来建造。

  这么设计倒是可以固若金汤,即使东虏调集上百门红夷大炮,都未见得能敲开新城的大门。

  可问题随之而来,造价高昂首当其冲,自大明开朝以来,还没听说过哪座城池光城墙就需要两百万两银子。

  太子执意如此,张国维也只得领命照办,只要银子不是工部来出就行,哪怕将新城修成一座巨型堡垒,工部也能办到。

  这只是张国维的乐观估计,修一座大殿便须不下一二十万两银子,只怕光是皇城,没有三五百万两银子都下来不来。

  要是在朝会上将这则内容上奏,势必会引起朝臣们的议论,于太子不利,看在经常打麻将赢钱的份上,张国维也就选择避实击虚的策略了。

  幺鸡细细思量老张头的报告,貌似也没多大水分,而且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也就同意了这个预算草案:“本宫有言在先,皇城与宫城均无需户部拨款,今太仓虽较为宽松,然银两来之不易,不能因私而废公,本宫会从内帑调拨资金,予以修筑,此事无须工部与户部费心。工部仅需做好新城城墙、城内衙门及公供设施的设计与建造便可,户部今年先拨付两百万两银子,保证城墙部分的修建,从明年开始,每年拨付一百万两,保证城内建筑的修建。”

  四百万两银子建一座新城,对于目前的朝廷来说,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尤其是城防,是重中之重,阶梯式城墙、马面棱堡、反斜坡外加碉堡式城楼,就是让辫子见到新城的神龟外形,就会主动放弃攻城的打算。

  即使辫子真的想用炮灰来试探新城的防御能力,也会让他们不虚此行的,不打死打伤几千人,都对不起耗费这么多银子修建起来的城池。

  等到京师新城修建完毕,那就是东方第一要塞,甚至是世界第一城,比拜占庭帝国的君士坦丁堡还要坚固。

  没有巨型臼炮,光凭红夷大炮是不可能实现破城目标的,除非采用挖掘地道的办法,不过有诸多棱堡做掩护,这个办法也不会轻易成功。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