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扩大内需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下,为了满足市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强烈需求,有关夜市时间上限制也逐渐废除。

  在著名的《东京梦华录》中曾有对当时汴京繁华的夜生活的描述:夜市三更才尽,五更又复开张,通宵不绝。

  也就是说,当时的夜市的经营者是分班倒的,有做前半夜的,等到货物卖的差不多,人家就收摊回家了,然后第二波紧接着又续上,一直到天亮才作罢。

  宵禁制度的取消,改变了历代以来的商业模式和形态,使得商品交易时间大大延长,刺激了消费市场的繁荣度,也使得市民娱乐的愿望得到了满足,而随着市民阶层的繁荣而崛起的民间娱乐业有了长足发展的良机,成为华夏文化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太祖建立大明之害,鉴于当时并不安定的国内形势,所以延续了蒙元的宵禁制度,并且对此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一更三点敲响暮鼓,路上行人须尽快赶回家中,在家里的则不允许再出门。

  自二更梆子响过之后再于街上行走者,除却公务、疾病、生育、丧葬事外,一律笞打四十。

  要等五更三点敲响晨钟后才开禁通行。

  尽管有如此严格的规章制度,每座城市夜晚都有万千更夫提灯巡视,但百姓家中遭贼的情况却屡有发生。

  这些更夫群体中,本身就有人是贼,或者早就被贼买通,名义上十分严厉的宵禁制度,到最后不过是限制了百姓的人身自由罢了。

  大明的宵禁制度比起前面历朝来讲可以说是最严厉的,不仅会关城门,而且在大街交叉路口都要拦起栅栏,栅栏门口有关卡,设有“卡房”,类似于现代岗亭,都由官府的衙役看守着。

  栅栏昼开夜闭。不过按照规定,这晚饭你还是能在外面吃的,只是你得早点回去,听曲儿、唱歌什么的就免了罢。

  朱由检下旨在全国展开严打的目的,其实就是为取消宵禁制度所做的前期工作。

  为了让百姓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为了加快商品流通,进一步促进手工业的大发展,夜生活必须登场亮相了。

  现在大明中产阶级的数量正在稳步增长着,通过一系列放水养鱼的政策,百姓们手中的余钱大幅度增加,这种形势下,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也应该得到改变了。

  就拿京城来说,官吏阶层、商人阶层、工匠阶层,这三个消费群体的人数极为庞大,但他们虽说手中掌握着大量财富,但由于制度及其他原因的限制,消费时间非常缺乏,也就是说,想花钱也没时间花。

  就拿工匠群体来说吧,现在全行业都在推行计件制,你多做一件就多拿一份银钱,虽说有五日休沐制度,但对于勤劳惯了的国人来说,休沐那是官老爷们才能享受的福气,自家一个平民百姓还用的着休息?

  活路活路,不干活哪有路?

  在绝大多数人心里,只要给钱,一年到头根本不用歇息,干就完了。

  要不是朝廷有强制规定上下值时间,相信所有人会一直干到半夜才肯回家。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