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二十九章 温体仁的心思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侃儿前程如何!

  只要今上身体康健,侃儿很有可能于十年后跻身于六部堂官之位,若其不出差错的话,五十余岁入阁当无问题!”

  温侃今年还不到四十岁,已经是大府襄阳府正四品知府了,以他几年来的功绩来看,再往上的空间还有很大。

  温体仁知道皇帝最喜欢的就是务实肯干、遇事能想出办法、放下架子、扑下身子亲自上阵的臣子,温侃正是此类中的佼佼者。

  从司农寺到参与移民工程,数年时间,温侃没有回过京师,其主持的各项工作也是完成的极为出色,这一点是朝野上下有目共睹,温体仁一直以次子为荣。

  因为皇帝不止一次当着他或者其他重臣的面前夸赞过温侃,并言称,如果全大明官吏能有一半路温侃这般,那大治之世定会提前实现。

  对于次子将来的前程,温体仁一点都不担心。

  他了解儿子,知道他是一个谨慎务实,不喜欢炫耀的低调性子,有他在,温家未来数十年的荣华可保。

  至于下一代的长孙温佑,由于年纪尚轻,目前还看不出前程在何处。但温体仁曾将其招致近前,特提面命数次,要他一定要多向自家二叔学习,学会踏实肯干的作风,只要能做到这一点,有温侃在朝堂护持,温佑将来的位子也不会很低。

  “此事无须你母亲同意,事关温家未来之前景,此时你二弟回家守制并非好事!”

  温侃正处在事业的黄金上升期,要是被迫回家守制三年,那很可能就会从皇帝的视野中淡出,就算三年之后复出,一时半会也不一定找到合适个官位,要是因此耽误了前程,那温体仁在地下也不会甘心。

  “为父后事料理完毕,你这长房先留在老家,待到守孝期满,再搬去京师,之后让你三弟一家回祖籍守家。”

  温体仁继续交代着后世。

  “父亲大人,孩儿自小体弱,不耐长途奔波,再加自身更喜本地气候,而三弟比孩儿更善交际,他一家留在京师,当比孩儿更能排上用场,孩儿以为,还是让三弟留在京师,孩儿留在老家,奉养娘亲和姨娘为好。”

  温俨看到父亲并不忌讳身死之事,于是便向父亲坦言,自己不愿再次回到京师。

  “也罢,我儿即是想尽孝心,那便随你吧,想必你那两兄弟也会知道欠你一份人情。

  即是如此,为父便做主,把多年来攒下那五万银币全数留在老家,另外京师几家店铺经营所得,每年也要拿五成给长房。

  好在你兄弟三人向来兄友弟恭,在银钱上都不太计较,此事也不至温家不和。”

  温俨性子有些懦弱,不喜与外界交往,所以温体仁致仕时便带着长房一家回了祖籍,而把机灵善言的三子温佶留在了京师,打的就是让长房照料祠堂祖坟的主意,现在看到老大如此知情识趣,温体仁更是老怀大慰。

  “我儿,现下为父口述,你来执笔,先给你二弟写封书信,叮嘱他,一定要时时处处与天家绑在一起,无须太过关注朝堂上其他人之脸色,此为久盛不衰之道也!”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