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七章 国子监里不是有人吗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得对外透露太子的身份,否则会被家里禁足终生。

  “首辅之意,是欲将国子监诸生放之地方以砺其材?此策甚佳!诸生学识已具,只差付诸实践,先正好有用武之地供其施展,如此一来,是人才便会脱颖而出,反之则泯然众人矣!甚妙!”

  朱由检闻言眼前一亮,随即不禁对温体仁的神来之笔大加赞赏。

  “正如圣上所言,诸生于监中时日已久,除却被拔擢外放者之外,剩余两千余人大多于其中无所事事,心思大多放在下次春闱之上,其中甚至有不少人旷课嫖宿、不求学业精进。与其任由此类人空耗国帑,还不如借机安插,使其切身体验为官之道后再视实情定其前程,以免更多庸官误民!”

  老温直接把话挑明了:这两千多人中的大多数没把皇帝求真务实的要求放在心上,还是想一门心思地力求在下届科举中胜出,到时便可以堂而皇之地为官一方。

  这样的人不安排下去打磨历练,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甄选,那就算将来中试当官,也不过是多了一些官僚而已。

  “老子身为大明首辅,次子都要天天跑去田间地头与农户打交道,你们这些狗屁不通的书生为何就苦不得累不得?难道你们的身份比老子还要高贵不成?这回非要把你们都打发下去不可!”

  老温心里暗骂道。

  这些举子每月都有一两二钱的伙食补助,用于日常的饮食所用,这点银钱虽然不多,但用在吃饭上是绰绰有余。

  其实但凡是中举的的读书人,家境条件都比较优渥,大部分人根本不差这点银钱。

  所谓的寒门学子指的并不是家境贫寒的读书人,古人口中的寒门说的是小地主阶层。

  在这个工商业并不发达、挣钱的门道极为稀少的时代,从读书到中举,期间是要花费大量银钱的。

  不管是日常所需的笔墨纸砚,还是外出上学就读所费,算下来每个月都要花费至少好几两银子,普通人的家庭条件,哪有余力供养一个数年甚至十几年不干活的劳力读书?

  正因为衣食无忧,甚至家资豪富,国子监中有不少举子趁着长期离家在外的机会,平日间无故旷课,或是邀约狐朋狗友旦夕宴饮,或是流连清楼倌人,或是租房买屋保养别宅妇,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名声和前程,这些人的行径引发了很多正直文臣的诸多不满。

  现任国子监祭酒的是为人温和的韩日缵。由于其年近六旬,加之今年来身体状况开始不佳,所以对监中事物也没有足够精力去关注,这就导致了上述状况在崇祯十一年愈演愈烈,这种情况已经引起了不少文臣的不满,国子监祭酒换人的呼声已是越来越高涨。

  “首辅此议甚合朕意!待会商毕,内阁及吏部、礼部要就此制订相关条例,随后去往国子监宣示诸生,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