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六十六章 钦差人选、补充官吏数额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打消郑芝龙的戒备之心而已。

  “臣遵旨,待会商毕,臣自会抓紧与邹部堂商议此事!”

  陈奇瑜起身施礼接旨,刚才还有些不安的心里也彻底安稳下来。

  对于刚才随着大伙儿一起反对皇帝的那番举动,陈奇瑜也是多少有些后悔,生怕因此失了圣眷。但现在皇帝居然将如此大的事情着落在他的身上,那说明对他并没有产生恶感,只要自己能带着邹维琏把此事办得漂漂亮亮,再往上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虽然心里一直瞧不起海寇出身的郑芝龙,但陈奇瑜却并未在战术上轻视这个大明新晋伯爵,郑氏所拥有的势力确实不容忽视,要想按照皇帝的意思,将这股无法掌控的势力收归己有,的确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情。

  “启奏圣上,现下无论是山东灾民移往辽东,抑或是河南灾民迁移湖广,由于事涉上千万人口,其中大小事情琐碎繁杂,不论是户部、工部以及牵扯其中之地方官府,所需官吏已是力有未逮,甚至可以说是远远不够,这也导致移民过程中,由于官吏不到位而引发的混乱状况。

  内阁已接获数十份地方奏报,请求增加官吏数量,以避免诸多不可控之事生发,臣据此上禀,以便圣上明察。”

  陈奇瑜和邹维琏接旨后,温体仁起身施礼禀报道。

  现在北地的移民工作已经陆陆续续开展了三年时间。

  除了陕西各府向西安府、平凉府等地就近迁移,山东中南部灾民向南四湖迁移、山西部分灾民持续向台湾迁移外,山东西北灾民移往辽东、河南南部两府移往湖广的工作量最大、牵扯的人口最多,事涉其中的官吏已是不敷使用。

  已经精疲力竭的相关府县的主官纷纷上书内阁,请求朝廷能够增派人手,能够让奔波其中的官吏们得到喘息之机。

  温体仁的奏禀让朱由检顿时惊醒过来。

  随着皇帝的位子越来越稳固,自己还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

  自己只想着能够尽快完成移民开发的战略,却根本没顾及到下面具体办差官吏们的辛苦。

  在交通条件极为不便的当世,底层官吏们只能徒步跋涉于万水千山之间,同时还要管着数百万计移民的吃喝拉撒,这种长期的精神和身体高负荷运转下,一向懒政惰政的大明官员吏目们能够坚持到现在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当然了,这种官场新风气之所以能够卓有成效,也是在利益和有效监督双重作用下取得的。

  在按照职差拿月薪、办差还有额外的各种补助、表现突出的底层吏员会得到晋升品级等等各项物质利益刺激下,直接与黎民百姓打交道的底层官吏们爆发出了空前巨大的工作热情,在加上督察院御史、锦衣卫校尉的明暗监督,这才使得相关官吏们没有出现对政策的抵触情绪。

  但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官吏们工作的热情也在逐渐衰竭,生理和心理上也即将到达极限,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新鲜血液的补充,还要继续进行下去的移民工作也将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是时候该找些劳力去帮忙了。

  “此事是朕疏忽了,亏得首辅于内政之上始终关注如一。

  三年来,北地相关地方官吏于救灾一事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内阁及吏部、督察院、亲军堂官应就御史及亲军所呈报数据,做出相应赏擢,此事须尽快着手会商。

  至于增派人手一事,首辅可有良策应对?”

  朱由检先是夸奖了老温一句,在提出自己的看法后询问道。

  “此事老臣倒是有一策呈报圣听!”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