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一十二章 有些失望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力受挫、御驾亲征也没见到任何成效的情况下,自己这个留守亲王能带人消灭明军侧翼人马并收复老寨,这个在平时看起来不算什么的战绩,在大军回返后可就显得十分地耀眼和出色了。

  只要功劳在手,将来在分配物资丁口时,两红旗就会取得优先权,实力就会进一步增强,自己和儿子的亲王位子就会更加的牢固,不管是老八还是老十四他们就更要拉拢自己,到时候可是好处多多。

  “主子,明人这阵势瞧着有点难打,咱们是不是等到右路两黄旗那两千人马到了之后,再聚兵攻杀这伙明人?”

  两红旗甲喇章京善继打马小跑过来,冲着骑在马上手搭凉棚观瞧敌阵的代善禀道。

  在清军左前方五里的地方,五千明军早就列好阵型严阵以待。

  就在清军数股哨骑来来回回探查明军底细时,刘国能和张文耀在查看了附近地形之后,决定背靠浑河面南布阵,静待清军的到来。

  本着未虑胜先虑败的原则,在不知道清军究竟有多少人马的情况下,刘国能和张文耀决定采取最为稳妥的挖壕筑墙的方式构筑工事,以此来增加士卒的安全感和信心。

  当初兵部给他们下达的袭破赫图阿拉、造势威胁建州侧翼的任务早就完成,现在他们这支只有五千人的孤军已经深入到了建州的腹地,在外界消息完全隔绝的情况下,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留着性命,等到主力击破清军主力、一路打到盛京,那样他们才能平安回返大明,享受应得的荣耀,以及那些藏在某个地方的大量财富。

  明军首先派出了四个各二百人的小方阵,将留下的数十骑清军哨骑隔绝在外,防止他们进行骚扰,随后数千名随军青壮在明军的指挥和监视下开始挖掘工事。

  明军在营地东、西、南三面挖出了前后间隔三十步、每隔五十步便有一个对外通道的环形壕沟,将自己的整个营地包裹其中。

  第一道壕沟边沿隔二十步放置一门虎蹲炮,每门炮有两名炮手站在壕沟内,随时准备操纵火炮的发射,两千名长枪手与五百名刀盾手蹲坐在壕沟内,负责与冲到近前的清军肉搏。

  第二道壕沟里,位于前面虎蹲炮的空档之间各置有带着三角支架的抬枪一门,用以射杀较远的目标。

  两千名铳手分作四阵列阵第二道壕沟后面,这样可以根据清军的主攻方向随时移动。

  因为考虑到刘张两部参与的都是小规模战斗的缘故,兵部特意给他们配发了二十门抬枪。

  抬枪长达一丈左右,重达二十余斤,有效射程可达两百余步,威力巨大,有着九头鸟的绰号。

  抬枪带有三角支架,类似于后世机关枪的两条支架,使用的是一两重的大弹丸,属于重型单发武器。

  作战时,射手趴伏与地面瞄准后击发。

  抬枪虽然威力惊人,中弹者绝无幸免,但装填速度太慢制约了它在战斗中的地位。

  在大型会战的战场上,这种临敌只能一发的火器作用太小,虽说中枪者必死,但你一枪要打准了才打死一个敌人,对于动辄成千上万人参与的战阵上来讲,这种效果可以忽略不计。

  第一道壕沟里的虎蹲炮施放完后就会顺着壕沟向后面转移,然后第二道壕沟里的铳手开始实施第二波打击。

  但是抬枪在这种相对较小规模的战斗中,尤其是防守时倒是可以发挥出它的最大威力。

  就在明军构建好工事后不久,代善领着两红旗的三千人到达了距明军不远的地方。

  刘国能和张文耀在观察到清军还不如己方人数多时,心里是既感轻松又觉失望。

  轻松地是清军人数不多,这场战斗将不会太过困难。

  失望的是本想凭借工事杀伤更多敌人,立下更多功劳的愿望破灭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