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军的秘密武器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

  因为宣大一线离京城最近,多年来一直担负着拱卫京师的重要职责,加上运输便捷的缘故,长期以来一直不曾缺少粮饷军备,各部军心士气维持在较好的水平上。

  最近几年又有孙承宗和卢象升两位重臣先后督军宣大,期间两人对宣大各部都进行过严格的整改,所以说现在的宣大边军实力比原先更胜一筹。

  如果不是因为火器配置比勇卫营、京营略少,单纯比较战力的话,这经过挑选的一万多人只比勇卫营、秦军、白杆兵略差,但比京营以及其他边军明显要高出一筹。

  杨国柱和虎大威也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虽说他们身上将门旧有的作风重了一些,但论起对手下的掌控力以及临场指挥能力,并不差于孙应元、周遇吉等人。

  加上二人率部临阵后见到有如此多精强军队为后盾,所以不管是他们两人还是手下的将官士卒,几乎每个人都想着在友军面前露一手给他们看看。

  随着左中右三路人马的同时行进,对面清军左翼的两蓝旗两万多人也开始移动阵型迎上前来。

  在观察到右翼明军的旗号后,济尔哈朗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是暗自窃喜。

  只要不是对阵明国新军,多年来在与传统意义上的明军对垒时,清军几无败绩,并且每次基本都是大获全胜,这种巨大的心理优势让两蓝旗的清军顿时找回了信心。

  按照事先制订的战术,就在双方大阵接近到约莫一里左右的距离时,明军大阵在喇叭声中停下整队,两百名明军率先离开己方大阵奔向前方。

  这些士卒或扛或抬着诸多大小不一的圆形和方形物事,在离阵百余步时停下脚步,然后在营官的喝令声中手脚麻利地展开了布置,而对面的清军大阵依旧是步伐坚定的向着明军行来。

  看来是平时演练比较频繁的缘故,这两百名明军动作都是异常熟练,须臾之间便将所携物事布置妥当,这时候对面的清军前锋距离他们只有两百余步了。

  “引火!”

  因为清军并没有马队出前,带队的营官又等了片刻,直到看见清军几千名弓手出列后开始列阵准备突前时,这名胆大的营官才大声下达了命令。

  手持火绳的士卒在听到命令后,纷纷吹燃火头后点燃了那些物件后面长短不一的引信,随着引信嗤嗤的迅速燃烧,那名营官再次喝令一声,这几百名明军转身向自己的阵前疾步而去。

  没等他们走出几步,伴随着中间战场上隐隐不断地炮声,一声声尖利的啸叫声突然间划破天空,随着大股白色硝烟的升腾,一万多支长箭先后飞向天空,在空中以各种姿态扭摆着、蹿飞着,随后在动能消失之后,箭头朝下对着地面上的清军弓手和前锋阵列俯冲下来。

  这些明军士卒燃放的正是明军传统的大规模密集杀伤性武器:百虎齐奔和一窝蜂,以及只携带四支重箭的神火飞鸦。

  百虎齐奔,顾名思义就是方形的发射筒中装载着一百支长箭,而一窝蜂则是圆形发射筒中装有三十二支长箭,这些火箭下方都带有引信和引药,最后有一根总引信将这些引信连接到一起,施放时只要点燃总引信便可。

  神火飞鸦是用细竹篾、细芦、棉纸做成鸦状,腹内装满火药,身下斜钉四支火箭,火箭不能钉的太深,否则会把药筒前端烧穿,而火箭的孔径以能容纳三根引火线为好。

  使用时,也是点燃四支火箭微端的总引信,多火药筒并联推进,可增大射程或增加投送重量,但由于各个药筒之间装的火药不均匀,所以经常导致方向失控。

  由于宣大所面对的蒙古鞑子式微多年,就算偶有犯边也只是零星的几百人,所以这些在大战时才能派上用场的远程打击武器一直没有用武之地,这次杨国柱和虎大威率部出关时干脆一股脑的把仓房中的存货全部带到了关外。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