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读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不成能臣,那就做幸臣好了,全力抱住太子这根大腿。

  太子才十二岁,而今上也才不到三旬,自己还能在首辅位子上干个三五年,能致仕后,温侃应该能干出点政绩来了。

  只要自己活着,皇帝就会念着旧情,温侃的仕途就会有保障,等皇帝老了,温方已经陪着太子长大了。

  太子出国子监游历时,一定要让温方随行,这一点非常重要,其意义远胜伴读,到时候自己一定要帮长孙争取到这个机会。

  这一系列的举措算下来,温家的富贵在几十年内绝无问题,这几十年还能出不来一个人才吗?

  “圣上高瞻远瞩,果非吾等所及!臣赞成太子出宫就学游历之举,臣家中嫡孙已年满十一岁,与太子年龄相仿,且自有聪颖好学,臣愿让其入监伴读,与太子砥砺并行!”

  看到被温体仁抢了头筹,心有不甘地次辅王应熊毫不犹豫的倒向了朱由检这边,浑然忘了刚才还在断然反对皇帝所谓的荒唐举动。

  虽然他知道自己行将被致仕,但家中两个儿子都不成器,甚至还不如温体仁家,至少老温还有个能勉强拿得出手的次子。

  这回他要是致仕回了老家,虽然多年来积攒的银钱、购置的田地足可供数代安享,但要是家里边无人出仕,那真就像皇帝所说的那样,不用多少年,王家也会逐渐衰败下去。

  这回既然是皇帝抛出了一个大礼包,那这时候不拼力去抢还等啥?

  “老臣实在是愚钝不堪,直至圣上言明此间关窍,老臣方知圣上之一片苦心!老臣收回适才所言,圣上确为不世出之明君,每有策略,必定是挟高屋建瓴之态,行有的放矢之举!臣家中长孙亦是年岁适合,臣愿其为太子之伴读!”

  另一名阁臣张至发抱着与王应熊同样的心思,果断地转换了阵营。

  “呵呵,卿等切勿心急,朕既定此策,自会体谅诸卿家之境况,并无先来后到之说,诸卿家适龄之血脉子侄均在伴读之列,每家限定一人!”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