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八章 圣意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重。

  想来想去,朱由检决定以名爵酬功的方法来进行试水,如果此法效果一般,那就再想别的办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兴办教育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没必要太过仓促,急也没有用,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的名爵并非真正的爵位,而只是一些荣誉头衔,有了这样的荣衔就可以见官不跪,与生员的资格类似,但要比生员的档次要高一些。

  这项计划还不至于招致朝臣的一致反对,因为这是有先例的。

  当初自己刚刚穿越过来,朝廷财政窘迫无比时,侯恂就提出过这样的主张,只不过随着事态的迅速好转,这项建议也就此搁置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知不觉间已至小雪的节气,路上的行人也因天气寒冷的原因而逐渐减少。

  京师西城一座四进的宅院后宅书房内,刚刚下值的温体仁摘下乌纱、脱了官服和官靴,在婢女的服侍下换上一身宽大的青色道袍,踩上一双轻便舒适的锦缎步鞋后,浑身顿觉轻松无比。

  “去,让二公子来书房一趟!”

  温体仁在椅子上坐下后吩咐道。

  “是,老爷!”

  婢女蹲身一礼后出了书房,反身将门扇轻掩后向侧院而去。

  不一会功夫,一身蓝色直裰、头发用束带扎着的温侃敲门之后推门而入。

  “孩儿见过父亲,不知父亲大人唤儿前来有何吩咐?”

  温侃向温体仁施礼后恭敬地开口问道。

  “祯玉,过几日司农寺官署即将开始正式运作,作为司农寺为数不多的主官之一,你可准备妥当?入职之后可有何打算?且说来与为父听听!”

  温体仁看着年过三旬的次子,脸上的神色与平时一般无二。

  自家的三个儿子在学问上均无所长,长子与三子都只有生员的功名在身,只有这个次子于数年前勉强中举。

  温体仁本想给次子找一个知县的职位,但因他与原吏部尚书王永光交恶的缘故,一直未曾如愿,无奈之下,只能让其在家中等待合适的时机与职位。

  崇祯八年上半年,温体仁终于抓住时机,一举将王永光参倒,这才报了此前之仇。

  过后不久,在时任吏部左侍郎周云的默许下,温体仁不顾其他几名阁老的反对与嫌弃,厚着脸皮将次子硬是安插到了内阁七品中书舍人的位子,并对外美其名曰:举贤不避亲。

  在温体仁的计划中,最终他会在致仕之前,舍了自己这张老脸求皇帝一次,将这个最有出息的儿子安插到顺天府推官的职位上,自己带着其余二子回乌程老家,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没想到这几年随着皇帝的性情大变,对自己却是更加的信任和厚待,不仅赐恩荫给了自己的长子,而且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将一个远胜从六品推官的位子赏给了次子。

  皇帝的恩赏让温体仁在更为忠心耿耿地同时,对自家后代的前程也有了更大的野望。

  “禀父亲大人,孩儿原本对司农寺之权属并无太多涉猎,在知悉得赏新职之后,孩儿也是抓紧搜寻相关文档资料以备他用,这几日倒是小有所获,如此于寺务上倒也不致露怯。”

  温侃虽在学问上并无过人之姿,但从小受温体仁的影响,对于为官之道倒是颇有一套,为人处事也是八面玲珑,揣摩上意也是比较拿手。

  “至于寺务如何开展,孩儿以为,还是遵照两位少卿之意便可,孩儿自会少言多做,方不致令上官生厌。”

  温侃见父亲脸上有欣慰之意,紧接着便将初步的打算讲了出来。

  “我儿做的不差!此举方乃为官、尤其是下官之道!为父就是生怕你会依仗吾之权势盛气凌人、威压上官,以致恶名在外,传到宫里会使圣人不快,累及为父之名。我儿能懂此道,为父无忧矣!”

  温体仁手捋胡须,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来。

  “且请父亲大人宽心,孩儿岂是不知进退之人?孩儿以为,圣上虽是将父亲按在大司农之位,其实就是想将司农寺之地位拔高,但又碍于众官之口才隐忍下来。待司农寺有了相当之成就,圣上定会将其拔至六部同等之品级,孩儿觉着,司农寺大有可为!”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