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一章 盐利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晒盐,通过北地的盐商分销,将两淮以及四川的食盐逐步挤出北方市场。等将来国内局势平稳后,再进一步向南发展,直到彻底占领整个大明的食盐市场。

  崇祯大致算过一笔账,按照历史上的数据来看,目前大明总人口在一亿两千万左右。此时的人每年吃盐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有很多资料证明,成年人每年大约需盐十五斤左右。

  这个数目要是和老弱妇孺中和一下,取个较低的数值,每人每年食盐五斤,人口按一亿来算,那每年全大明的用盐量就在五亿斤上下。

  据锦衣卫提供的数据看,大明长江以北食盐价格大大高于江南等地,现在京畿附近每斤盐价已经达到七钱左右,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势头。

  崇祯计划用低成本的海盐大量上市,冲击质次价高的两淮盐,并且取消按人头配给的旧有盐制。只要市场有需求,就加大供给,要多少卖多少。

  当然,这一切都不能以官方的名义制订律令,他不想再生波折。

  晒盐的成本因为盐田数量的增加,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按照崇祯制订的价格,这次食盐招商,卖给盐贩子们的价格定在了八十文一斤。这还是在因为实在缺钱的情况下,崇祯狠了狠心抬高了低价的原因,原本他想每斤五十文的,毕竟百姓困苦,从这种基本生活物资上赚取他们的血汗钱,崇祯于心不忍。

  等到数年之后,内忧外患平息,崇祯会把食盐价格大大降低,减轻百姓的基本生存压力和负担。

  八十文的价格,按照目前江北地区大约四千万人的食盐量计算的话,每年到手的银钱数量就是个天文数字。刨除一些杂七杂八的费用,单单盐利就足以支撑朝廷的所有费用。

  算了一笔账之后,崇祯才明白了江南盐商为何如此的豪富,有人修建一座园林就要耗费几百万两的银子。盐的利润实在是太丰厚了,丰厚到只要有人想去虎口夺食,就算你是皇帝,这些人也会联合起来跟你拼命的地步。

  崇祯暗自想到,盐的利润如此之高,那些穿越者们为何要费尽心思的造肥皂香水来赚钱呢?那些东西并不是必需品,而盐是每个人必须要用的。穿越文中,不管是穿越到皇帝还是平民身上,最后手中大都掌握着强劲的武力。既然有了武力,直接从盐上得利不就行了,干嘛费尽周折,惹来无数读者的非议去造肥皂呢?难道是一众穿越大佬们不屑这点小利吗?

  崇祯之所以用锦衣卫出面给这次盐商大会背书,为的就是让盐商们知道背后的靠山是谁。锦衣卫现在的名声足以压制各种不服,被动了奶酪的文官们也拿他们没办法。锦衣卫是天子亲军,任何人对他们都没有管辖权,弹劾也没有任何作用。要是搞的过分彻底得罪了锦衣卫的大佬,保不准哪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