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登闻鼓响_盛世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天下间,这北京城,只有一人是我不用担心他会包庇那刘逊和与之相关之人的。你说,他是谁?”

  “只有一人……”林烈怔了一下,随即顺着陆缜目光所望,心里终于知道了那个答案:“大人是说当今天子?可是……”可是你怎么可能去跟天子说这案子呢?九重宫阙之中的天子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见到的。虽然他只是一个边关来的小差役,但这一常识还是了解的,除了内阁重臣和六部尚书,其他朝中要员想见天子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别提陆缜只是一个区区六品的京县县令了。

  陆缜的目光依然直直地落在远处那座巍峨气派的宫城之上,口中悠悠道:“办法总是有的,只是需要冒些风险而已。但为了那些死者,纵然冒些险,我也要去做!”说到这儿,他把身子一挺,一撩袍襟,便大步向前走去。

  身旁的林烈虽然不知其到底想做什么,却还是拖着那条瘸腿紧紧跟了上去。至于剩下两人,在对视一眼后,也跟了过去。在跟陆缜进入广宁伯的后花园,挖出那些尸体后,他们,也早没有了退路。

  @@@@@

  在北京皇宫东南角处,矗立着一座高高的木楼,四周无论昼夜都有锦衣卫和禁军的人把守。

  对此,京城的百官和百姓早已习惯,因为大家都清楚这楼上的是个什么东西——登闻鼓!

  登闻鼓据说是起自大宋朝,乃是官员和百姓有大事要面奏天子时敲击的,这一传统随后便扩散到了地方各州府县,那衙门口的鸣冤鼓就是照着它所设立的。

  不过这登闻鼓的规格却要比地方的鸣冤鼓要高上许多了,光是其规制,就是鸣冤鼓的无数倍,而其声更如洪钟大吕,一旦响起,数十里的人皆可闻。

  不过无论是大宋还是后来的朝代,对这登闻鼓向来只作个摆设。直到大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之后,凭着旺盛的精力,才把登闻鼓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据传,无论任何时候,只要这鼓一响,朱元璋就会把敲鼓之人召见询问。

  因此,那时候在天子脚下当官的人日子确实很不好过,因为你但凡做了什么错事,让老百姓感到了冤枉,就会有那胆子够大之人跑去敲鼓找皇帝诉冤情,那官员的下场也就不问可知了。

  正因如此,待到宣德帝朱瞻基登位之后,便有朝臣请免这登闻鼓。虽然宣德并没有允准这一奏请,但登闻鼓从此派出锦衣卫团团围住,寻常百姓根本不得靠近也成了事实。虽然鼓没有被移除,但却也变相地免去了它的作用。

  当一件事物几十年都没再起任何作用,人们也就不再能想起它本来的用处了。登闻鼓也是如此,现在的京城官民都只把它当作了一个摆设,只有下方守卫的锦衣卫们,依然风雨无阻,小心翼翼地看护着它,不叫任何人靠近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