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 倒忙(上)_篡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八拜刎颈之交,整日以圣人之学交相砥砺,是准备报效朝廷,报效大清,报效我皇上的。”

  光绪仰首向天,眉头皱得紧紧的,又摆了摆手:“听说徐一凡和谭嗣同,还有一个王五,是桃园三结义来着?”不等翁同禾回话,他就自顾自的吩咐:“桃园三结义本来就是天下共仰地好事儿嘛,听说王五虽然不文,但也是古专诸剧孟一般的人物。朕这些日子在读太史公的游侠列传,也想瞧瞧这人物,你想想法子,看朕怎么能悄没声儿的见见王五。说出去,毕竟是个笑话。”

  到了最后,光绪平板的声音当中,终于带着了一点期待的色彩。

  ~~~~~~~~~~~~~~~~~~~~~~~~~~~~~~~~~~~~~~~~~~~~

  如果说京城颐和园的秋色过于萧瑟,那么在朝鲜大同江两岸的秋季,充满地却是一种奇异的活力。

  这种活力,是在老大京城找不到的。

  李大雄的到来似乎是个信号一般。更多地船,更多的人,通过各种渠道向大同江两岸涌来。徐一凡花钱就像流水一般,在金钱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搜刮人才,准备物资。军火也源源不断的采购输送而来。如果负责装卸的小工们懂得各国语言的话,可以发现那些装在箱子里面。包着油脂地步枪,弹药,格林炮,马克沁机关枪,管退式野战炮,军装,型背带,水壶。刺刀,军靴都打着各大世界闻名军工厂的标记,甚至还有各国陆军现役武器的标记。

  徐一凡是钦差大臣,有着进口武器开出护照的权力,加上巨量的金钱撒下去,这些杀人利器就一船一船的运过来。其实真正算起来,扣掉满清官场那些惯用的回扣,他采购武器的价格居然还比各地督抚便宜一些。

  各种各样搜罗地人才都赶了过来,比较奇异的是,他们不是直接投入到工地当中。而是塞入了各个学校机构。话说回来。徐一凡现在的所谓工业建设,也不过只是一点规模,就是一个修械所,一个迷你的小炼钢所,一个火药局,一点采煤和采金的工地。规模都可以称得上袖珍。按照正常工业生产来看,这种规模完全无法做到降低成本,就是说全是在亏本经营。这样的规模也无法容纳他搜集来的大量人才,甚至三分之一都容纳不了。

  从英格兰来的煤矿工程师,有经验的采煤工人,德国的化学工业技师,美国地勘测工程师,炼钢技师和工人。俄罗斯帝国的数学家,美国南方,英国兰开斯特的纺织工程师,纺织技工…………都被一倍的薪水加上丰厚的海外津贴。李家担保不论如何都支付他们十五年薪水和可观的退职金…………这样聘请而来。却发现都被塞进了一个个学校,底下是同样有点懵懂地留着辫子的学生。有大盛魁的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