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3章 靠!动真格的?_重生之似水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态,拓爷适应能力很强的,马上就摆正了自己的位置,“那么王总,你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需要多少?”

  王冬圣,“……”

  想都没想,“都要!越多越好,越全越好!”

  这不是普通老百姓想象的,缺个学界顶尖的大能人,缺个像拜伦奥古斯特那种天才型选手。

  不够!马拓真给他找来一个那种国际大能都不够。

  因为你的行业空白是全方位的,不仅仅缺技术带头人,也缺基层干脏活累活的中低层技术型人才。

  这就好比,国人都知道,钱学林、邓稼先、钱三强、程开甲,是他们扛起了两弹一星,扛起了新中国的科技大业。

  可实际上,光有这些顶尖人物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人忽略了,我党一声召唤,数千海外学者几乎是抛弃在国外的一切,奔赴新中国的科技战场。

  是这些人共通支撑起了中国的科技大业。

  包括不是留洋的国内学者,可以用悲壮来形容,祖国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已经学成的改专业从头来过。

  即便是2003年,甚至是二十年后,我们很多科研工作者在面对全新领域的攻关问题时,其实都是边做边学的。

  因为有些东西,你没有就是没有。国外是没有专项研究,但有专项学术,我们是连专项学术都没有。什么叫从零开始,这就是从零开始。

  再举个例子,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期,大学里的编程专业学生,几乎都是用纸笔来完成编程作业的。

  把程序代码写在纸上,交给老师,因为没有那么多电脑让你实际操作。

  而老师不是让学生的作业在电脑上跑起来,判断程序能不能运行。而是用眼睛看,看学生的作业本就能判断程序写的对不对。

  别说学术基础了,连教具都配不齐。

  王冬圣所说的缺人才,就是这种情况。

  说句不好听的,企么顶尖人才?花钱从国外能请来的都不叫问题。问题在于,你连基层技术员都没有,要顶尖人才有个屁用?

  可不是谁都能像齐磊的魔都实验室一样,齐磊有钱,有老秦撑着,院士给拜伦做副手,助理都是博士生,甚至在国内排得上号的大学者一堆一堆的。

  王冬圣没这待遇。

  “OLED本身就是个前沿科技,在国际上,为这项技术做投入的面板厂商,我们知道的也就一个三星。”

  “学术上就更不用说了,相关的专项实验室没有,搞连带研究的倒是有两家。”

  “这么说吧!”王冬圣到现在也不倾向于搞什么OLED,纯属吃饱撑的,正好趁这个机会,把上面吓退就完了。

  “全世界,拥有OLED研究能力的科学家不超过500人!”

  “有相关研究经验的技术人员,两千人撑死了!这是实打实的前沿科技,我就需要这样的人才!”

  这话可是够狠的哈,一般人听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