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2章 徐小倩的故事_重生之似水流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夸张。

  那个时代,多少国内的大学生、精英人士,宁可去米国刷盘子也要出去。

  多少在日韩打黑工,做着最低贱工作的国人,只要回来,那就是人上人。

  那个时候,凡是国外来的就都是好的,无论是人,还是物!

  哪怕是卖给你十倍、百倍的价格,那也是合理的。

  那个时候,国家在积蓄力量,还未到勃发之时,不得不让国外的商品、技术裹挟着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冲进国门,大杀四方。

  医药行业也是如此,西医大行其道,八十年代中医药则是被贬的一文不值,都快成玄学了。

  至少在城市,已经没人看中医,更就没人吃中药了。

  虽然有一部分中成药厂还有一些市场,但像尚北药厂这种以中药为主营的小药厂,再加上国企通病,简直一点活路都没有。

  在齐磊的印象中,好像他刚记事那会儿,药厂就已经停产了。从上千人的大厂,变成了一个只剩看门儿大爷的国有负资产。

  在尚北,连小孩儿都知道,药厂已经死透了。再年轻点的,都不知道尚北还有制药厂。

  时至今日,以唐成刚的商业眼光来看,也就那块地皮还值点钱,不能和日进斗金的塑料厂相比。

  也许只有齐磊这个开了挂的家伙才知道,在那个如同废墟的厂子,最值钱的绝不是地皮,最宝贵的东西正尘封在废墟中的某间办公室的保险柜里。

  那是几张中成药方专利,真正的王炸。

  而且,炸的不可光是一个尚北,一座小药厂的起死回生,而是未来二十年,驰名中外,拥有上百亿资产的的大型制药集团。

  怎容错过?!

  在前一世,大概就是九八、九九年的样子,齐磊记不太清了,一位很有眼光的外地商人全股接手了药厂这个烂摊子,进行了股份制改革。

  起初,所有人都是同样的态度,“药厂已经死了,不可能再有活路,谁接手谁就是冤大头。”

  这位商人,显然也就是那个冤大头。

  可是,让人们大跌眼镜的是,经过一系列的改制,再包装,几乎是枯木再造一般的重建。

  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一个只剩破旧厂房、停产多年的国营药厂,就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而且一飞冲天,无人可挡。

  药厂不但活了,其中的一个龙头产品,更是成为全国治疗肝胆类药物的首选中成药。

  销量连续居于全国肝胆类药品榜首,更被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心确认为“年度全国畅销知名商品”。

  又过了一年,药厂的三种中成药,又被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评为“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质量信得过好产品”。

  药厂从活了,变成火了。

  没过多久,浑然不知的尚北人又发现:药厂不但火了,而且还成了尚北市第一个迈过亿元大关的纳税大户。

  它就这么成了尚北最大的企业,成了尚北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