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四章穷是原罪抢劫是本能_盛唐血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穷是原罪抢劫是本能

  战争,打的就是国力,打的就是经济。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陈应决定发起西征。其实,这些将领们闲了三年,早已憋得嗷嗷叫了。

  随着陈应决定用金戈铁马解决西突厥问题,众将领的眼神变得热切起来。

  司仓参军鲁志昆向陈应以及安西军各将领等人汇报安西近况。

  鲁志昆早有准备,他甚至不用看账薄,直接道:“如今,我们安西都护府共计开垦土地二百六十七万倾良田。”

  听到这个数字,陈应都感觉有些意外。二百六十七万倾这相当于十个关中的良田共数了,如果折合成亩数,相当于两亿六千七百万亩。哪怕像关中一样,青壮一人耕种一百亩地,也需要二百六十七万名青壮,差不多相当于二百六十七万个家庭。

  安西如果算上战奴和各种各样的奴隶,人口肯定可以突破三百多万人。然而,安西有十数万军队,能耕种的青壮,怎么也不可能达到二百六七十万人。

  事实上,这些改变要得益于陈应对于农业科技的扶持。

  汉人是一个奇特的民族:你给他武器与训练,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战士之一;你给他机会经商,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商人之一;你给他机会求学,那么他将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之一;你给他工具,他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工匠之一;如果你给他一块田地让他种田,他就能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农夫——没有之一!

  安西最不缺的就是骏马,如果在关中,必须家财万贯以上的人家,才能养起马。可是,在安西,无论汉胡,几乎人人家中有马、有牛。

  毕竟,用骏马耕地,效率比耕牛更快。

  比如,双马双铧犁,一天一个人可以耕地三十亩,采取六眼耧播种,一个青壮一天一头牛也可以播种三十亩地。

  哪怕是收割麦子的掠子(古代的一种大型割麦神器,现在一些偏远山区依旧在用,是传统镰刀收麦效率的八倍),一天一人可以收割八亩。

  就像没有人嫌弃自己钱多一样,农民从来不会嫌弃自己的地多。在安西都护府鼓励耕种的政策激励之下,安西百姓,特别是从关内迁徙过来的农民,或者是流民,他们就付出了无数的热情。

  一个青壮年耕作一百亩地,在农民眼中绝对是一个笑话。如果不限加限制,他们每个人可以耕作一千亩地。

  就连陈应发明出来的选进农业机械,也有人改进。

  比双铧犁,现在已经有了六驾马拉的四双铧犁。虽然说浪费了骏马的体力,效率只有双铧犁的一倍。

  但是,对于安西百姓而言,反正牲口累点无所谓,自己大不了多养几匹马。一天耕地六十亩,十天就是六百亩。一个月的耕作期,居然可以耕作将近两千亩地。

  如果不是事实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