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62章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有行动。

  两天之后,程朔带着两个“师”的兵力离开郑地,先进入宋地沿着睢水向东,抵达泗水一线又去了之前夫差开启和勾践收尾的运河。

  这一片区域当前叫“淮夷”,名字是以前东夷体系各部落的总名称,也就是本来作为一个部落势力联盟的称呼,随后变成了地名。

  春秋战国都是这种操作,以至于能从许多地名找到某些亡了国祚的国号,曾经晋国的“原”地、“温”地、“贾”地等等就是这种情况。

  “登船!”

  既然是运河,并且一开始就是作为运兵和保证后勤运输而挖掘,肯定就适合用来提供军队走水路快速行军。

  大批的士兵在命令下开始登船,程朔则是早就登船在进行等待。

  这一条运河被取名叫“邗沟”,以后则是更名叫邗江,从南方的起点就是一座叫“邗”的城邑,北面则是到现代的清江市。

  名叫“邗沟”的运河由夫差兴起工程并挖通,两汉还在继续使用,一直到五胡乱华期间被堵塞,有隋一朝的杨广重新疏通,随后的李唐继续使用,五代十国又给堵住,赵宋和蒙元期间不断继续完善,朱明以及“我大清”期间最为繁荣。

  因此,邗沟在见证历史的时候其实很能说明一切,战乱期间没有人维护就无法使用,一旦有持续维护则能成为王朝助力。

  很多人工运河都是那么回事,它们不止见证了历史兴衰,也是中华文明的隗宝之一。

  原国在占领并形成管控之后,由于运河刚建成不久的关系,压根就不用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倒是在运河的起点与终点兴建了不少造船作坊。

  程朔这一次率军过来,乘坐的船分为两大类,一些是缴获来的“翼”船,另一种则是原国自行打造的平底“楼”船。

  就是楼船没错了,无法用来海航,可是在内河却是最佳的运兵船只,还能用在打内河水战上面。

  一艘两千料(五吨)的楼船,一次最多可以运载三千名士兵,只是不想太过拥挤和增加危险性,一般一次也就运载两千士兵左右。

  吴、楚、越体系的“翼”船,最大的船型搭载士兵也就百名左右,再多是真的放不下了。

  程朔带来的两个“师”只需要七八艘楼船就能装载完毕,剩下的物资可能需要两艘楼船才够。

  当地的官员一共给准备了六艘,其中有两艘是用来运转粮秣以及器械,只有四艘用来运载士兵,以至于五艘楼船搭配数百条大大小小的“翼”船浩浩荡荡组成一个庞大船队南下。

  “原国又遣派援军?”

  “快快寻找旗号,务必窥知前来者何人。”

  “乃是程氏,程氏乃是原国公族,亮出‘将’旗,以原国军事亮‘将’旗便是为将。”

  “吴地原军将有幕府,速速派人回去禀告!”

  这一条“邗沟”总长度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