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6章 名正言顺很重要_我在春秋做贵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06章名正言顺很重要

  晋定公的葬礼办得很好,一应需要的东西皆无短缺。这一点公室要感谢智氏。

  按照其余卿位家族的意思,他们并不想给晋定公办风风光光的葬礼。

  当然,因为有史官在记录一言一行的关系,话没有讲得那么直白,一些陪葬品上面的讨论却显得比较马虎。

  智瑶才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留下什么污点,力主还是按照既定的规格来办。

  要是公族财帛上面有困难?卿位家族可以递补,或者全部由智氏来出也行。

  现在的人相信死亡只是另一个开端,会去到另外一个世界重新生活或是奋斗,并且还相信活人给予的陪葬品能够让死人用得到。这个就是为什么需要那么多陪葬品的原因。

  晋国这边还算好了,早早废除了活人殉葬,会以陶俑或是木俑代替。陪葬品方面,诸侯和大夫都有其规格,有点不同的是晋国的“卿”会有战车这种陪葬品,其余列国则是没有这种待遇。

  先是公子凿即位为君,再有晋定公的丧礼,光是流程就进行了三四个月之久,其中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准备各项事宜,以及等候诸侯的使节到来,真正办事也就那么两三天的时间。

  一阵忙碌结束,款待列国使节的事情自然也不能落下。

  晋国现在已经不是某个卿位家族对应哪一个国家的邦交模式,仅从这点就能证明晋国失去了霸权。

  而晋国又没有“典客”这个官职,只能是“元戎”制定某某谁跟哪个国家的使节接洽,得到任务的人临时获得来自国家承认的邦交行使权。

  有“典客”的是周王室,主要就是负责进行邦交。

  周王室的“典客”却不会出使各诸侯国,原因是各诸侯国本身就是周王室分封出去的国家,邦交的核心就是国家对国家,能够跟周天子进行邦交的国家只会是异国,分封国并不能算是周王室的异国。

  那就是周天子为什么总派公卿出使某个诸侯国,不是派出典客进行邦交的原因。

  因为智申是“元戎”的关系,智氏自然可以主动挑选想要进行邦交的国家,给选了吴国和齐国。

  魏驹毫不遮掩想要接触楚国的意愿,很主动地请求魏氏跟楚国进行邦交。

  智申将鲁国的邦交权给了钟氏,随后又将跟宋国展开邦交的权利接手过来,其余列国则是再分给魏氏、韩氏、钟氏和狐氏。

  看那模式的瓜分,仅是楚国的邦交权被魏氏拿了去,其余国家稍微有份量的邦交权被智氏获得,足够说明晋国目下的政治格局了。

  说是政治格局,往更直白了说就是谁实力强就谁更占便宜,少不得被鲁国使节将情况带回去之后记载在《春秋》之上成为历史的一个片段,等《春秋》传于后世再用以证明晋国弱肉强食的不堪一面。

  当然了,有智瑶的存在,晋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