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七七章 战略问题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地拖延了战争的进程。

  部长和总司令的职权不明,也使前线指挥官无所适从,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命令,美国内战初期,北军往往受此影响,前线指挥官有时在同一时刻,会收到部长和总司令几乎完全相反的命令,令他们左右为难,结果导致战事失利。为了改变指挥体系的混乱,林肯总统任命陆军总司令领号令三军,全权指挥军队的军事行动,让陆军部长负责兵员招募、后勤补给等事务,这一举措迅速扭转了不利状况,加速了北军的胜利。

  但是,这一套指挥体系,是有悖于法律规定的,事实上剥夺了陆军部长的军事指挥权。后来的总统更甚,干脆让陆军总司令统领陆军业务,并命令陆军各局都要向陆军总司令而不是陆军部长报告工作,这一举动遭到国会的猛烈批评,只好作罢。陆军部长和陆军总司令的职权没有划清,再次影响到此后进行的美西战争。

  美西战争后,深感不便的美国政府及军队领导人,均认为这种职责混淆的情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必须结束陆军部长、陆军总司令,以及陆军各行政、技术、后勤等部门三足鼎立、相互倾轧的情况,建立一个决策一元化的中心。

  此后,美国仿照德国总参谋部的样式,正式组建陆军的总参谋部,用陆军总参谋长取代陆军总司令。总参谋部由作战军官控制,为总统和陆军部长就陆军的战略计划、陆军的发展等有关事宜提供咨询,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并指导陆军的训练。此后国会通过的《参谋部法》,基本上实现了这一设想,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陆军参谋长又与远征军总司令就军队指挥权问题产生了新的矛盾。

  海军的情况稍微好一些,在指挥权方面上不存在这一问题。

  自海军部成立以来,一直是由文职部长在一些职员或委员会的协助下,指挥海军的建设和军事行动,没有设立海军总司令。海军部各部门单独运作,并向部长报告工作情况。在马汉的《海权论》指导下,美国海军逐步壮大起来,在战争中的作用日益突出,1915年美国政府在海军部设立了海军作战部部长,这一职权相当于陆军部的参谋长,作为海军部长的助手,海军作战部长有自己直属的参谋班子。

  德国入侵波兰前后,美国海军指挥系统的阵容已经十分庞大。按美国人自己的划分,美海军主要由海军部、海军作战部队和岸上机构组成。海军部设在华盛顿,是海军的主要行政领导机构,它包括海军部长办公室、海军作战部、陆战队总司令部、海军部各直属局,战时还包括海岸警卫队司令部。海军作战部队包括作战舰队、海上部队、舰队陆战队和其他部队。岸上机构是除作战部队和海军部之外的其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