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七四三章 应对得宜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报部还是我们国安部,均对此有过较为清晰的分析,最后认定――无论是苏联统一远东共和国,又或是远东共和国解放莫斯科,其最后的结果都有可能与我们兵戎相见。自去年远东军和苏军的基洛夫会战结束后,远东共和国高层内部便产生了一个新的政治派别,其主张为:南华的扩张,完全是以苏维埃和远东共和国的严重削弱为基础的,对苏维埃而言,用黄祸来形容也不为过。这个反对派希望远东能与莫斯科和解,进而携手收复苏维埃失去的土地。但这种意见遭到柳申科夫、叶戈罗夫等人的压制,没有形成太大的气候。

  “国防大学曾经对远东共和国邀请我们出兵中亚一事,进行过较为科学严谨的分析,最后一致认为,远东共和国对此是不怀好意的,他们原本最大的期望,其实并不是我们最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是与苏军彼此消耗,由他们来摘取最后的胜利果实!

  “论据有以下几点:其一是在远东军南下期间,其西线迟迟打不开局面。要知道当时远东军与对峙的苏军,兵力比达到二比一,由于受大清洗影响,对手的武器装备、训练及士气均远远逊色于远东军,可是远东军却表现得很低能,若不是我们果断采取‘蛙跳’战术,实施南北突袭夹击的战术,苏军控制的里海铁路补给线不可能中断,苏军在中亚的抵抗将持续下去!事实上,远东军在取得西线胜利后,发现情况不对,认为南线苏军的灭亡不利于远东共和国控制大局,于是匆匆选择了北上,由我们独立来完成接下去的作战。

  “其次,在我军取得关键性大捷之前,远东军持续将他们在远东的工厂企业向***境内搬迁,但我方确定对苏军的战略优势后,其工业设施便只迁往西西伯利亚。我们可以以此推断,当时远东高层的真实想法,其实是期待我们遭遇严重的挫折,只能不断调动驻***的军队南下作战,待***的兵力空虚后,择机取代我们。毕竟对于南华来说,***相当于一块飞地,在面临日军空前的压力下,极有可能会出现一败涂地的情况,因此只能由远东军来挑起大梁,最后***的归属不言可知!

  “第三,当初远东军北撤后,我方与中亚苏军的兵力比是六十万对九十万,苏军占据要隘和天险,与我们相比,在武器装备方面丝毫不落于下风,估计当时所有人都会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军不太可能是苏军的对手!随着源源不断的兵力被消耗,对远东军的依赖必然加深,到最后只能沦为远东军的附庸!但是没有人想到,苏军中亚战区统帅库利克频出昏招,一招失算满盘皆输,最后竟然将整个中亚拱手相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自从我军彻底解决中亚战事后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