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四四二章 何去何从 上_铁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度文明,而物质生活又极为原始,各个地方有高度的自给自足的可能,这些都成为对持久战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如果两国开战,有可能逼迫中国进行战略决战,但是会不会变成持久战,则主要取决于中国领导人的意图。”

  石原莞尔担任参谋本部军令部长后,又制定了《国防国策大纲》,主要内容是:“日本的国策是成为东亚的指导者,为此一定要具备能够排除苏、美、英压迫的实力。在充实能够对抗苏、美、英的军备特别是航空兵力的同时,做好稳固日满和北支,完成进行持久战的准备的基础工作,在此之间必须得到马来亚的橡胶和文莱的石油,同时挤走英国人,争取把手伸到‘兰印’,确保帝国的石油供给。

  “完成军备的充实和持久战的准备后,首先开始积极工作,以尽快迫使苏联放弃进攻远东的图谋。在此期间,努力与美国保持亲善关系,苏联屈服后与其建立亲善关系,将英国实力彻底地驱逐出东亚,解放东亚各民族。待苏联和英国屈服后,领导东亚各国合作,使其实力得到飞跃发展,准备和美国进行最终的大决战,并一举击溃对手,夺取世界的霸权。”

  由此可见,石原对于日本的最终对手的选择上,还是瞄到了美国身上,同时也看清楚了老大帝国英国的纸老虎本质,而且首次提出了攻占东南亚的计划。

  许多人都坚持认为,石原莞尔是反对扩大在中国战争的,更不要说冒着触怒英美的危险去进攻东南亚了,而且以石原的固执,绝对不可能轻易改变立场,其实这种想法从一开始就大错特错了。

  要知道,石原莞尔本身就是一个从思想到行动无不充满了矛盾的大怪物,无时无刻不在筹划如何利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扩大日本的影响和地盘。早在1932年1月,石原莞尔对应关东军邀请访问满洲的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土方成美说:“我从来没有说过满洲是日本的生命线,也没有这样考虑过。满洲只不过是个手脚架,一定要从这里出发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听说那里发现了大量的石油,非占领不可。”

  因此,当七七事变发生后,身为军令部长的石原莞尔先是强烈反对,但看到大势所趋,并且在各条战线都有不好的消息传来、日本这艘大船随时都有可能沉没时,终于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放弃了坚持,主动请求出任华北方面军参谋长,一举成功改变华北局势(注:真实的历史还是日本打得太顺了,从北向南,自东向西,一路势如破竹,自然没人重视石原莞尔的理论,不过这个世界有了安家军,结果自然又不同了),随后,他又发现在山地地区与拥有地形优势的满洲游击队作战不划算,将极大地损耗日本的国力,及时喝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