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九十九章 军制改革_扩张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伊尹将太甲安置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也就是成汤墓葬之地桐官。他本人与诸大臣代为执政,史称共和执政。并著《伊训》、《肆命》、《徂后》等训词,讲述如何为政,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以及如何继承成汤的法度等问题——————在后世严绍那个时代的老电视剧三国演义里面,还曾经演绎过这么一段,卢植对董卓道。“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

  暂且不提那位叫昌邑王的猛士,究竟是怎么做到登基二十七日,就能造恶三千多条的。太甲的事情却是记得清清楚楚的,甚至在电视剧里面卢植还义正言辞的道。“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为篡逆也!”气得董卓拔剑想要把卢植给杀掉。

  这一幕,相信是严绍那个时代的许多人都熟知的一个情节。

  可是实际上,真实的历史却和史书所记载的历史,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不同的地方。

  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

  然而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这一切却都有些不同。

  《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纪录的史料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内容不同,而且价值取向相异。竹书纪年描述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不过,《竹书纪年》对此却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

  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压,这似乎更符合历史的真相。但是由于现代对不同地区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的破译,发现整个商代伊尹都是师权的象征,地位尊崇,并且有伊尹放逐与迎回太甲的记载,并且整个商代伊尹的后人都有很高的地位与权力,因此这部分存疑。当然,究竟如何,还要加以考究。

  不过即便是这样,也可以想见那些历史人物究竟被美化的究竟有多么厉害…

  同样,他们在史书上的,有关万民拥戴的记载,或许是真的也说不定?但至少严绍绝对有自信,自己绝对不会逊色于他们…

  ——————————————————————————

  就如前面说的一样,常言道。太阳到了正午,便距离落山不远了。

  其他人也是这么看待严绍的,因为国社政府成立以来的一切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