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九章 结果_扩张之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个就是当时欧洲已经变成了主要战场,曾经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的国家几乎都在打仗,根本就没法做生意。

  尤其是英国,这时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额比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高,而作为主要参战国,在1914年至1918年的这段时间自然无法再像过去一样对中国倾销商品。

  只有还有德国、法国、俄国和荷兰意大利等国,这一部分大概占了对中国贸易份额的25、6%。剩下的则是日本和美国的。

  也就是说原本对中国倾销的商品,一下子少了四分之三。再加上当时美国和日本也都把商品想尽办法的销往欧洲。在这4年里只能说是苟延残喘的华企总算是能松一口气了。

  同样,由于当时欧洲对各种物资的需求极大,也导致这4年成为了中国资本最为繁荣的一个时期。曾经提到过的芜湖棉纺织厂就是在这个时期创办的…

  一般来讲国有性质的企业最担心的是什么?这个很难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认,那就是担心缺乏竞争力,结果导致产品卖不出去…

  可是在一战期间,只要你的商品还能用,价格也不算太夸张的话,根本就不需要愁销路的问题,还有比这更适合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段吗?至少在严绍想来是找不到了…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75个项目里,有不少项目都是可以在第一年就实现投产的,比较麻烦的铁厂也可以在两到三年内实现初步投产。

  也就是说现在就开始的话,如果一战真的如期发生,那么在一战爆发之前,中国就可以拥有一定程度的工业,并借此机会对欧洲出口货物以此刺激中国实业的发展。

  可如果要等到关税谈出个结果的话,那事情可就比较麻烦了。

  首先,厘金至少也给等1914年的3月才能撤销,毕竟厘金是全国性的问题,严绍总要和地方的实力派谈妥才行,不然单只他自己一个人撤销厘金是没用的。

  也就是说,关税问题至少也要等到明年3月份才能确定,而这距离一战的爆发可就只剩下4个月的时间了。

  ‘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75个工程,规模最小的一个怕也价值上百万,如果严绍想把工程所需的设备全部弄到手,至少需要英美德法等几个大国合力才行。如果真等到一战爆发后才这么干的话,外购的来源就只剩下日本和美国…

  日本,给他点甜头严绍到不介意,可给的太多却是打死严绍也不愿意的。而美国的话,一战正是美国对欧洲大肆出口商品的时候,那时美国人是否还愿意向中国出口设备,帮自己弄个竞争对手就很难说了。而且那时美国人也未必还看得上严绍的这点小生意。

  在这上面,可以用一个数据来进行说明。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曾经欠着英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