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炼狱_中越战争秘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姑娘一边抹泪,我们还在车上笑他们呢。车开发,姑娘一直流着泪,说到前边来信。可我们下午到军部夜里就上了阵地,第二天一早,一发炮弹过来他就牺牲了,一封信也没写,一句话也没留下。我们回来过郑州,又看见那姑娘在站台上等,我们都拼命往里躲。后来她追到学校才知道的,差点疯了。

  死好受,苦难熬。这句名言,是老山从扣林山法卡山接力下来的。死去并无痛苦,但不怕死又不想死的人对死神的时候戒备,却是至苦大苦。不出击的日子里,猫耳洞人积累生命的要决便是紧盯着洞口,连眨眼也要比平时紧凑一些,敌我双方的洞口,最近者仅有四、五米,一座小山百十个洞,敌中有我,我中有敌,简直和混到一起的两窝蜂差不多。阴脸的洞口如同死神的笑口,说不定什么时候一只手出现,递进来嗤嗤冒烟的一颗手雷,一束手榴弹,一根爆破筒。嗤嗤声同老鼠的啾啾声、蟒蛇的咝咝声、狐狸的嗖嗖声,各色各类的噌噌唰唰嚓嚓咔咔声闪响在一起,洞外日夜低回着黑色变奏曲。圣殿般辉煌的大学校门,庄重肃然的军校大门,滚光眩目的舞厅彩门,绿茵场的白色球门,以及人生阶梯上每一重里程碑似的门楼,转瞬间被推得很远很远,而终点处的那座黑门,却化作猫耳洞迎送死神的洞口,被高度浓缩的人生倏然拉到眼前。厚厚的一本人生教科书,猫耳洞人竟须倒置过来,从最后一课最后一面读起。从猫耳洞生还的青年战士有资格向一切后方人说:人,一生能活两次。

  322阵地在那拉战场的中部,这个山头的三分之二越军占着,三分之一是我方的几个哨位。这是争夺最激裂、失守和收复次数最多的一个阵地。八五年六月,就是为了"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这个阵地的一号哨位,一下子搭进去一百多名士兵,322上的几个洞各有特色。

  二号洞是排指,用匍匐前进的姿式往下爬十几米拐三四个弯才到底。里边充斥着臭味、臊味、汗酸味、霉味、馊味、老鼠味、煤油味、烟味、硝烟味,十味俱全,做饭还能闻到一丝香味,刚进去四五天根本不吃不下东西,光想吐。宽一点的过道处放着煤油灯,炉子右边紧挨着米袋煤油,左边一排排的罐头盒——里边全是大便。这是猫耳洞的普遍景观。距敌远的洞,大便只要囤积一夜翌日便可处理,距敌近的则要长期积累,待军工送上罐头,再运下一部分这样的罐头盒,来不及下运的,则同弹药一起移交给接收阵地的友军,不少洞中都有相当数量的代代相传的阵年老便。这些盒中之物,常是鼠们的美餐,它们不光吃,还带的到处都是,二号洞爬近爬出一次,膝盖和肘上都少不了这种物质。有次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