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六十三章:继任人选_马前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着上面有些歪斜的字迹,心里更是不好受。

  这是王厚在病榻之上写的一份折子,恐怕也是他的最后一份折了,与其说是折子,不如说是最后的绝笔。让秦风最为感动的是,这位老爷子在这封折子之上,丝毫没有提及他自己的家事,通篇都是公事。

  而王厚最为放心不下的,或者是他最感到遗憾的,便是大明的盐务整顿。虽然说盐务,但说到底,还是一个官的问题。大明盐务,官督商办,而盐课,是大明税务的最为重要的来源之一。

  大明重农,以发展农业为第一要务,对农政策,亘古未有。上溯任何朝代,只要是轻徭薄赋,便是大大的德政,但在大明,百姓的徭役,竟是一概取消,但凡有战事,或是大的工程,要征集民夫,大明都是按日付钱,虽然这个钱并不多,但却是改天换地的一个举动,而赋税,对于农民更是减到了最低,丁口税虽然保留,但只是聊胜于无,最重要的农业税,其实是来自土地税。有地则缴税,无地则无税。

  这亦是大明遏止土地兼并的政策之一,土地是按多寡计税的,个人拥有的土地愈多,税率便愈高。像最底层的百姓,如果人均人不过十亩的话,那要上缴的赋税,不过是其地所产的十分之一而已。

  这一政策,让土地兼并得到了极大的遏止,大地主们因为缴不起高额的这种累进税率,只能无奈将他们的土地吐出来,或由国家收购,或由无地之人赎买。国家拥有了更多的土地,便能拿来作为经有功人士授田,或者作为官田来耕种,而在大明,现在买得起地的人可不少,而这些人中,绝大部分,又多是从军中退役下来的士兵。

  士兵军饷极高,赏赐丰厚,而士兵的衣食住行,却又都是由国家包干,所以这些士兵几年兵当下来,大都囊中甚丰,退役回家,买上田地,置业安家,是应有之意,而这些人,又被秦风视为自己掌控国家的基本盘,今年第一批退役下来的士卒,便多半是如此的。

  农业是收不了多少钱的。但国家的开支却很浩大,这便要从其它地方找回来。增加商税便是必然之策。

  大明重农,却不轻商。

  农为主干,商为脉络,无主干不活,无经脉不通,大明是主张大力经商的,王厚的女儿王月瑶,便是大明商业署的署长,一手掌控着天下商人的命脉。

  在大明遏制土地兼并,大力倡导工商业的政策之下,大量的地主卖掉了手中多余的田地之后,这部分资金便流入到了工商业市场,在极大的繁荣的同时,也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税收。现在大明在商业的税收,较之前越的时候,翻了十倍有余。

  但这仍然堵不住整个国家财政缺口的窟窿。这便要说到大明另外一个赋税的来源了,盐务。大明立国之后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