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32章 杨再威这浓眉大眼的,居然也叛变了_从李元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英就印象较深,平均一年被拐带走一个孩子,在各地审理,并不起眼,可一旦汇聚到大理寺中,就显得格外突出了。”

  杨再威胸膛剧烈起伏,又反复看了两遍,终于知道不是伪造,喃喃低语:“怎会如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

  李彦同样奇怪:“我此来正是要弄明白这点,弘农杨氏也是海内名宗,故意丢孩子是何用意?”

  杨再威咬牙切齿:“故意?”

  李彦道:“这还不是故意么,除了观王房,各大房都有孩童走失。”

  “有些孩子寻回来了,这很正常,毕竟杨氏各房在地方根深蒂固,权势巨大,只要反应及时,那些牙婆能被追回。”

  “但包括你在内,至少有三位杨氏子弟没有追回,这些人去了哪里?”

  听着李彦的分析,杨再威怒吼道:“所以你认为,我的走失也是有人设计,甚至是我师父故意为之?我告诉你,绝无这种可能!”

  李彦并不在意,有理不在声高:“我不了解你师父,自然会做出种种猜测,先不说你师父的事情,你觉得杨氏各房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杨再威面容扭曲:“我只知道,杨氏各房之间只是同谱,并无血脉联系,比起其他大族要冷淡多了,我这一脉从祖父起就有衰弱,后来更是被上谷房打压,高门士族统统都是两面三刀的卑劣小人,没一个好物!”

  他的情绪激动,破口大骂。

  不过有些话,李彦是认可的。

  提到弘农杨氏,往往会想到三国时期四世三公的杨震-杨修家族,以为隋唐时期的杨氏是他们的后人,实际上并不是,后世学术界普遍认为,自后赵、东晋的杨亮-杨佺期父子以后,弘农杨氏的正统就衰落无闻了。

  东晋之后的杨氏子弟,基本是旁系或冒认。

  比如杨坚那一脉,说自己出自弘农杨氏,大概率是冒认,旁系小支的可能性都很小。

  不比南朝世家的族谱比较规范可靠,这种攀高姓的情况,在北朝很是常见。

  而现在的弘农杨氏,就像一个筐,将北朝和隋唐的好几个显赫杨氏家族合到一起,并称一大族,各房之间是没什么血缘关系的。

  杨再威所言的,正是这个意思,但李彦开口道:“无论有没有血脉联系,杨氏终究是族谱上的一大族,仍旧无法解释拐带孩子的目的。”

  杨再威头微微垂下,突然道:“李元芳,你出身陇西李氏,得弓弦劲秘传对吧?”

  李彦道:“不错。”

  杨再威道:“我弘农杨氏的秘传是鱼肠劲,走刺杀之路,此法现在族内已经无几人练成,但在前朝时期,却非如此,前朝名将杨国公,亦是我弘农杨氏之人……”

  李彦赞同:“楚国公杨素,确实是一代名将。”

  杨再威之前还骂高门没一个好东西,但对于杨素显然很佩服:“杨公练兵之法极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