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狙击_玲珑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终的结果是铁锚独占销售终端,而国内的纺织业沦为初级产品(粗纱)制造者。如果金求岳现在能够穿越回21世纪,翻一翻民国经济史,他会知道,曾经的铁锚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击溃了国货毛巾行业,最终制霸了东亚消费市场。

  还是那句话,情怀不能当饭吃,吃也只能吃三个月。

  齐松义问他:“少爷打算怎么办?”

  “怎么办?”求岳咬牙道:“商业战场,价值说话呗。”

  金总始终相信,对策是在实干中撞出来的。有些策略虽然蠢,但是你不得不执行,因为蠢办法也是硬办法。眼下唯一的对策就是督促研发部,尽量提升毛巾品质,铁锚的特点既然是柔软,安龙不妨走另一个方向,那就是结实。

  把成本压低再压低,民国消费者的观念趋向于保守,开发更便宜、更耐用的产品,也许能跟铁锚打一个回合。

  从六月到七月,他一面在厂里熬着酷热,和研发部日夜攻坚,一面带着周裕去拜访金二三四五六太爷,挽救一下今年的原棉库存。

  两边的情况都不理想。

  毛巾的耐用程度取决于棉纱的支数和机器的精密度,两个条件其实是一个结果——都是在变相地提升成本。

  这条路越走越窄。

  他问技术部的孙主任——就是三友之前那位姓孙的提花师傅,“过去铁锚不是打不过三友吗?过去的原料战,咱们是怎么打的?”

  孙主任叹口气:“金少爷,你以为三友的仓库是为什么才被烧?就是因为三友长年屯着棉花,两边打了三四年的原料战,日本人耗不过我们,就烧我们的仓库。”他望望窗外:“好在咱们厂也有自己的棉田,少爷不用太担心。”

  金总心里崩溃,大叔,棉田不是我的。你早说是这样,我上个月就该把棉花订下来啊!

  哪怕挨雹子我也认了啊!

  当时他心里就有很不妙的感觉。

  他带着周裕,急三火四地去往镇上——果不其然,棉花还未结铃,那边已经哄抬订购,每个老太爷的答案都是“卖光了”,金孝麟更是幸灾乐祸地把他挤兑了一顿。

  问卖给谁,众人都道“姚厂长来付的款。”

  姚斌人不在家,说是去山西了。

  金求岳没心情问候姚斌祖宗十八代,不知道姚斌背后站着谁,也许他投靠了日本人,总而言之,眼下句容这波没成熟的棉花已经不属于他了。

  听说姚斌远赴山西,他身上几乎爆出一层冷汗。

  对于1932年的中国而言,新疆还没有被开发,山西、通州、江浙,这三个原棉生产基地控制了整个中国的棉花市场。

  江浙的市场已经上天了,姚斌又去了山西,可以想见,这三个市场是同频率同脉搏的。

  全国的棉花都疯了。

  后悔、尴尬,自己太小看了民国商人的敏锐度,他们确实没有互联网,但他们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