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六百六十二 贞观二十年(下)_贞观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帝。整整一个月,李二陛下和李承乾谁都没有露面,连苏宁都没能见到他们,一直到最后一天的晚上,贞观二十年四月十二日夜。传国三原侯苏宁奉召入宫,与李二陛下和李承乾彻夜交谈,同样没有人知道他们谈论了什么。

  “惟德动天,玉衡所以载序;穷神知化,亿兆所以归心。用能经纬乾坤,弥纶宇宙,阐扬鸿烈,大庇生民;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辅惟德。天心人事,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而独有……”

  在长孙无忌宣读诏书的朗朗之声中,在长安城所有属官和地方五品以上官员的共同见证之下,在皇亲国戚、功勋权贵和平民百姓的共同见证之下,李二陛下褪去了帝王冠,放下了传国玉玺和皇帝符节,大踏步离开了曾经属于自己的皇宫,大唐帝国的权力核心。

  大唐贞观二十年四月十三日,贞观大帝李世民正式禅位给皇太子李承乾,李世民的贞观统治至此结束,较之另一个时空,还少了两年多,不过,李世民没有病死,而是依旧活着,退位为了太上皇,亲眼看着他的儿子李承乾在内侍的服侍下换上君王服,带上帝王冠,拿起皇帝符节,身边贴身太监微微躬身,手里举托着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传国玉玺。

  李承乾登基,册封太子妃苏氏为皇后,册封嫡长子李象为皇太子,尊李二陛下为太上皇,尊长孙皇后为皇太后,大赦天下,遍赏群臣。

  大唐贞观二十年四月十三日,大唐帝国第三任皇帝李承乾正式宣布更改贞观年号为承和,贞观二十年即为承和元年,贞观纪年戛然而止,承和纪年正式开始。

  有礼部官员上表称,承和年号中的“承”字和李承乾名字里面的“承”字对应,应该更改,为皇帝避讳,对此,皇帝李承乾则表示,自古以来,避讳之事就是为了体现后人对先人的尊敬和追思,而不是为了干扰后人的生活,如果先人用过的字后人就不能继续使用了,那么我们还拿什么来书写?因为先人的名字而对后人造成干扰,这会是先人的本意吗?

  同理,如果皇帝的名字里面有的字就不能使用,那么如果皇帝姓米姓谷,是不是天下百姓都不可以吃粮食了?皇帝姓朱,天下百姓就不可以吃猪肉了?还有,大唐立国之后就没有人敢于吃鲤鱼,这也是错误的,如果某地发生了饥荒,除了鲤鱼之外没有什么可以吃的,难道就要让所有人饿死?

  不能因为皇帝的个人原因就让全天下百姓受苦受罪,这是皇帝的错误,所以,今后,避讳之事不必再谈,更不可以因为避讳之事而干扰了百姓的生活,那是不仁义的行为。

  李承乾登基以后下达的第一道诏书就得到了大量臣子和百姓的拥护,大家都欢欣鼓舞,认为大唐又出现了一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