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九章:没错,就是这里_我的重生太稳健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作业的矿区,道路两边是堆积如山的煤炭,还有就是浑身发黑的矿工。

  矿工身上沾满了透黑的煤尘,不论是衣服还是裸露在空气中的皮肤,基本上都是一个颜色。每个人的脸上都不苟言笑,看不出有任何表情。

  看到矿工的工作环境,方启博能深深地感受到煤矿工人的“难”,日复一日在采煤一线劳作,将闪闪发亮的“乌金”源源不断地从黑暗的地底深处涌向地面。

  是什么驱使他们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艰苦工作,肯定不是什么情怀,也不是什么爱好,只能是生活的压力。

  不用问也知道,他们大多来自贫困的山区,没有其他工作技能去选择更好的工作,而选择在煤矿井下挖煤、或者煤矿地面享受肉眼可见灰蒙蒙的煤尘。

  尤其是井下的环境,则更加恶劣。

  他们要面临顶板淋水、顶板破碎,这些都是井下生产中常见的现象。

  就算你穿上雨衣也没用,那样汗液出不来,捂得一身湿,行动还不灵活,不穿雨衣时,顶板的水滴滴答答的落在身上,最终还是一身湿,这些都是避免不了的。

  更难受的是长时间的处在10°左右的低温中,即使是穿了棉衣,等停下来时也会冻得浑身发抖,可想而知,在这么潮湿、寒冷的井下从事又脏又累的工作是什么感受?

  方启博曾经在前世的新闻报道中看过关于矿工的工作日常,所以略懂一些。

  但报道未必全面,实际上还有一些更糟糕的情况。

  例如矿井受到成本控制,都不会开凿出很大的通道,有的通道最矮的地方只有一米左右。

  一个成年人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只能跪下或者是坐着干活。

  而且在工作的同时还要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随时要面临着各种潜在的危险,是真正用血跟汗换钱。

  再例如采煤工作面割煤时,虽然是有防尘口罩、有降尘水幕,但一个班下来,工人们满脸满身都是煤灰,只有眼球和牙齿能看到白色。

  方启博等人跟随吴大熊来到距离矿井还有几十米左右的制高点,便停住了脚步。

  这里几乎可以俯瞰大半个正在作业的矿场,所有人都在矿井外十米左右的地方辛勤劳作。

  不过方启博知道,矿井黑黝黝的洞里的百米左右,还有几十上百人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工作。

  宋工指着正在出煤的井口说:“现在我们红光煤矿是井下开采,人工挖掘,半机械化运输,生产工艺还是比较先进的,南方那边大多还是用人工背着煤炭出井,危险系数那是相当高啊。”

  吴海渊闻言问道:“为什么不是全机械化挖掘呢?”

  宋工说:“没有全机械化挖掘的可能,煤矿下面有很多未知因素会造成危险,如果是机械化开采的话,面对未知的危险无法控制和操作,毕竟机械要停止是需要一定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