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章 入京_大唐:我爹是土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彧没有办法。

  他不是什么圣人,更不会说什么以天下苍生为己任,这话说说就好,有机会他也会做,但却不会在影响到他或者他家人的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去做。

  如果不要脸一点儿,这可以说是为了能救更多的人,因为冯智彧清楚的知道自己知道很多的事情,只要他还在,那么就能让更多的人在自然灾害这方面的损失降到更低。

  不过冯智彧从来都不是什么自欺欺人的那种性格,一般来说他都会尽量把自己的位置摆正,尽量以更加现实的角度去看自己。

  他没有那么多的悲天悯人,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他宁愿多考虑考虑怎么为冯代玉多准备一点儿嫁妆。

  阳春三月,江南的天气多少已经有点儿热了,不过也还算是宜人。

  三月初一出发,不过这次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毕竟带了两万余人的队伍和四十余万石的粮食,走得总归是要慢一点,所以临近月底冯智彧才到了余杭。

  其实在他一到余杭的时候就听到了蝗灾的消息在坊间流传,因为相对于高州来说余杭这边消息的接收速度要慢上不是一点半点,毕竟经过了前隋的扩张,黄河加上大运河是一条很快的消息渠道。

  不过知道归知道,冯智彧依旧是在西湖茶园住了下来,因为按照这个时代的速度和岭南的地势来说高州那边想要接到消息还需要一段时间。

  岭南那边水系也不少,但没有什么成型的运河之类的,而且余杭这边有不少的商人来往,得到消息要快上很多。

  几乎可以说是关中那边刚发生蝗灾,余杭这边连五天都没用的上就知道了这个消息,可如果消息想从余杭传到高州那就需要最少半个月以上的时间。

  这还不算两万余将士护送着四十万石的粮食从高州再到余干那边的时间。

  因此冯智彧还是在余杭这边停下了,期间余杭的那个县丞还特意来“通知”了一下冯智彧蝗灾的消息,看样子是想做个顺水人情。

  送了点儿金银,毕竟人家都对你示好了总是要有点儿回应的,在官场就要懂得官场的规矩,如果太过格格不入的话是没有甚好好处的。

  人情社会嘛。

  上有天堂,下游苏杭。

  其实余杭这边没有这句话说的那么好,但其实也不是很差,只不过这句话只适用于三四月份的余杭罢了。

  而且也不知道是错觉还是怎么的,冯智彧总是感觉这大唐比起后世来要更加热上一些,他一直都以为在这没有温室效应和那么多污染的时代天气应该更加舒适一点。

  之前他一直都在高州那边,横竖也跑不出春州和恩州,所以他一直认为夏天的闷热难耐是高州那边的事情,余杭这边要因为年代和幻境的原因好上不少。

  但事实说明他还是多虑了。

  去年来过一次,冯智彧还以为那种酷热是偶然的情况,毕竟天气无常嘛,但今年又是这样。

  不过也没什么办法,他现在也没什么好的去处,而且余杭这边比起高州来说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在余杭呆了半月有余,一直到四月中旬茶园的明前茶都采摘完以及炒制完成后冯智彧才动身顺着江南运河进入了长江,在扬州那边和早他两天到达的将士们和粮食汇合。

  时机到了,该北上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