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章 余杭_地煞七十二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片俚语谩骂相随。

  他脸不红气不喘挨个回敬,手上的活计却一点儿没耽搁,还能抽空和李长安闲聊几句。

  一心三用,才思敏捷,令人咂舌。

  ……

  小船钻过一座石桥,驶入新的河道,眼前骤然开阔,沿途的烟火气随之消褪,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绮丽雅致。

  两岸依然多小楼,但院落也逐渐增多。

  小楼样式精致,多饰有彩绸、红灯;小院内外栽有杨柳梧桐,墙头爬出花蔓。两岸倚红偎翠,景致宜人。

  时而见着有相貌姣好的妇人临窗梳妆,还有少女结伴而出,对船上的道士娇笑指点。

  李长安瞧了许久,终于反应过来,这里应该是余杭城的“胭脂河”吧。

  旁边的船家见李长安东张西望,嘿笑一声。

  “客人你要有意来这耍耍,不妨找我,我在这儿熟门熟路,哪家的清倌人将要出阁,哪家的娘子风韵尤存,哪家的女儿口舌最佳,我是一清二楚!”

  道士没有搭话,船家恍然点头,露出心照不宣的笑容。

  “懂的,懂的,客人你口味特殊。那也无妨!哪家的相公肤白挺翘,哪家的胡女腰肢柔韧,还有新罗婢、倭女、昆仑奴……”

  看他越说越没谱,李长安哭笑不得打断他:

  “船家,我是出家人。”

  “瞧您说的。”船家不以为意,“您要不是个出家人,我还不与您说呢。您别担心,这左近多有卖‘打胎神药’的,保管您空空地进去,空空地出来,留不下手尾!”

  本地的出家人到底是个什么形象啊?!

  李长安无奈,恰好见到水岸边接着一条冷巷,巷子两边墙根插满了香烛,大大小小的纸灰堆散布其间。巷中有几个女人刚刚结束祭拜,撞见李长安探寻的目光,就拿衣袖遮住脸,匆匆离去。

  冷风吹过,扬起烧剩的纸钱,纷纷洒洒满巷。

  李长安借着巷子,转移话题。

  “我常听说余杭城里崇鬼风气奢靡,实在没想到,大清早也会有人烧纸拜祭?”

  “敬重鬼神总没甚坏处。”

  船家这么说着,撑船的动作却不由慢了,眼睛觑着巷子,嘴唇抿成一条线。

  道士看出点什么:“巷子里头有说道?”

  船家笑了笑没回答,直到撑船出了河段,才开口反问:

  “客人可晓得,今早清波门旁的码头为啥只我一条船么?”

  “勤快?”

  “不,是胆大!”

  他爽朗笑起来,小船重新轻快。

  “要到清波门,就必经方才那段春坊河。两岸都住着什么人啊?都是些苦命的女人。靠身子吃饭,总有不小心中招的时候。似这类女人的肚子哪里怀得住孩子,多半都是趁夜丢进了河里。”

  “前些年,有个老船工着急用钱,便天不亮赶去城门边拉客,经过那条河段时,晨钟没响,月亮没落,船冷不丁晃了晃,撞着什么东西,用船桨一搅,就见几个娃娃浮出水绕着船哇哇的哭,他心软去捞,结果一捞上船,就成了被河底鱼虾啃食了大半的婴儿尸体!”

  “他吓得赶紧收工,回家就大病了一场,家里还被小鬼缠住,直到花了大价钱请法师作法,才算得了安宁。”

  船家幽幽叹了口气。

  “她们祭的不是其他,正是河里的小鬼。之所以挑在晨时,不过是怕晚上有大鬼抢食罢了。”

  …………

  接下来,两人都少了谈兴。

  又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到了文殊坊,道士下船,循着船家的指点,到了阮家门前。

  阮家大门紧闭。

  李长安扣了一阵门环,门内却不见动静。

  正迟疑。

  “法师?法师!”

  道士回头。

  对街小楼门里畏畏缩缩探出半个脑袋,偷偷朝自己招手。

  李长安走过去。

  是个衣着光鲜的半百老人,刚照面就迫不及待问:“法师是来驱鬼的么?”

  李长安点头。

  “我听人说,阮家开价一百两……”

  话没说完,对面老人忽然涕泪俱下,抓住李长安的袖子,语气更咽。

  “我们阮家总算把您给盼来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