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0章皇帝接见了朝鲜使臣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姓名极具特色的使者因为久久未能受到皇帝召见,差点偷偷吊死在鸿胪寺丞的门口,把后者吓得不轻。

  大明天子到底心善,为了救人一命,只好见了他一面。

  “拜见皇帝陛下!”

  一进殿,朴珍樉便五体投地,抽泣哽咽。

  这样的大动作,让朱见济明白了后世南韩电视剧里夸张的肢体表演,原来是有遗传的。

  朴珍樉哭哭啼啼的,对天朝爸爸哭诉李秉的过分言论和张懋揭伤疤的事。

  他的汉话说的很流利,符合朝鲜统治阶级以说汉语为荣的习惯。

  “别哭了!”

  朱见济被他吵得头疼,开口便是重话,“李秉是朕钦定的提督,他的话,也是代表了朕的意思。”

  “朝鲜阴谋勾结董山,以图辽东之事,朕还没有追究,倒是有脸恶人先告状了。”

  朴珍樉趴在地上,“下臣惶恐!”

  “与董山联系,乃是我朝世宗之时所为,大王继位后,便跟他断了来往……”

  “而且下臣被派来朝拜陛下前,我朝大王直言,辽东事小,清名为大!”

  “还请陛下为我朝洗刷冤屈,莫在背负不忠不义不仁的名号啊!”

  大明重返辽东势不可挡,女真全族经过了长达三个月的清剿,已经没人敢顶着这个民族的称号行走江湖了。

  只要这种高压政策再持续个十来年,“女真”一族注定和以前的肃慎、契丹一般,沦为历史特定名词。

  有这样的威慑在,朝鲜再有心思,也不敢强撸虎须。

  大明很大,朝鲜得忍一下。

  但名声还是得要的。

  总不能失了地盘,还被泼脏水。

  朝鲜不想自己“双输”啊!

  朱见济听闻此言,脸上的表情也和蔼起来,“原来如此。”

  “朕此前已经让礼部讲了一番你国之事,对其中缘由,已然是明了于胸的。”

  朴珍樉一听,便觉得有戏!

  结果又听朱见济说道,“宗系有误的事,我太宗皇帝也曾下旨说明过。只是朕看了你们上的疏,还否认了弑杀四王之事?”

  “这……”朴珍樉又畏缩下去,呐呐不语。

  要说强行给李成桂安排个爹,那的确是假事儿,可后面朝鲜干翻高丽四国君,却是真的了。

  宗系辩诬,本就是半假半真。

  捕鱼达人朱太祖故意弄了这么个玩意儿出来,还列入《皇明祖训》,就是为了真假掺半,让朝鲜方面难以争论,必须长久的纠缠在这事上,依赖大明。

  太宗皇帝当初靖难称帝,第一个来进贡祝贺的是朝鲜,恰好后者也是太宗在位,同样是政变上的台。

  双方有了同样的“正统需求”。

  朱太宗也对朝鲜投桃报李,下旨申明了下朝鲜王室“宗系”由来。

  奈何《皇明祖训》在上,纵然是太宗也无法更改,只好承诺朝鲜,会在其他的官方书籍里进行更正。

  后面大家都知道,太宗忙着征漠北下西洋,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仁宣二帝死的早,正统皇帝乱折腾,以至于当初说好的,又给拖了几十年。

  景泰朝修的《寰宇通志》,关于朝鲜的介绍,还是沿用了《皇明祖训》里的说法。

  可朝鲜方面却觉得,既然明太宗承诺了这么久,近些年来和大明的商贸往来也其乐融融,再提更正,应该不算难事。

  李瑈杀侄自立,对正统性更加渴求,便想着“宗系”搞定了,那“辩污”也得跟上,方便他笼络朝鲜的士大夫们。

  反正过去几十年了……

  当初不敢辩污,那是亲身经历过的人还在,难以遮掩。

  可现在当事人不是都死了吗!

  所以李瑈大胆的在奏疏里说自家杀高丽四王,是“无其实而被恶名”,是被污蔑的!

  朴珍樉拿着这奏疏递交大明的时候,心里也是惴惴,觉得有点不要脸了。

  现在朱见济亲口发问,更加心虚。

  而大明天子果然为了他的无言动怒,“既然要清名,便要认清自己做了什么,坦荡而已!”

  “宗系之事,我太宗已然有旨,只要安心等候便是!尔等咄咄不休,至今还说这种话企图蒙骗上国,这不是罪过吗!”

  “这是下国糊涂啊!”朴珍樉瑟瑟发抖,心想这差事果然难办,自己当初就该装病不来大明。

  在鸿胪寺坐了这么久冷板凳,还要直面天威,实在是有点为难他了。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