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8章 花式宠妻第十五式_淑女诱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波是一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词,它描述的是一种“秋波流转、含情脉脉”的眼神,却没有对眼睛具体形态的要求。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古人对眼睛这个特殊部位的审美,并不太具象化,只是强调眼神动人。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两弯似蹙非蹙拢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最形象的描述,莫过于曹雪芹《红楼梦》中对王熙凤的刻画:“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

  其实丹凤眼就是中国人传统的眼型,只是后来收到西方和韩国影响,双眼皮才多了起来。

  【陆芙蓉脸】

  中国人表扬清纯美丽的女子,习惯用“清水芙蓉”这个词,形容女人淡雅清秀、浅露微红的脸庞。汉代美女卓文君被人称赞“脸际常若芙蓉”。唐代诗人王昌龄写过一首《采莲曲》,其中有一句“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形容一位貌美如花的采莲女。古人喜欢用“花”去形容女人,而为什么偏爱“芙蓉”去形容脸庞?可能是因为,芙蓉花一日变三次颜色,清晨开花时是冰清玉洁的白色,中午逐渐变成娇艳欲滴的粉红色,午后凋谢成为美人初醉般的深红色,完全像是一个女人的一生。

  白里透红的芙蓉脸,是从古至今中国人统一的审美标准。现在也有很多化妆品牌也普遍用“白里透红”的卖点宣传。

  【柒】不胖不瘦长短适宜

  虽然历史上出现过短暂的“以胖为美”,但整个历史纵截面上,标准的审美依然是“不胖不瘦长短适宜,增之一分则太胖,减之一分则太瘦。”这就与当下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截然不同。

  (配图:)

  【柒】杨柳腰与酥胸

  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标准摆在一起?是因为我个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又要“不胖不瘦”,又要“腰细胸大”——天然出品的女人,能做到的寥寥无几吧……

  古人对杨柳腰和酥胸的崇拜,在诗词中也可以见一般——元代张可久《梧叶儿·席上有赠》曲:“芙蓉面,杨柳腰,无物比妖娆。”还有这句:“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讲“酥胸”的诗词就不列在此。当然,古人讲酥胸,并不一定是现代意义的“大”,而是指如绸缎光洁细腻的意思。

  【捌金莲香足】

  古人对足部的审美追求,始于西汉。西汉班婕妤在《捣素赋》中如此描述美女:“红黛相媚,绮组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如何生芳?足要香啊!而对“三寸金莲”的追求,据说始于南堂后主李煜,其嫔妃窅娘善舞,以裹足来取悦皇帝,从此各朝各代的文人们反复赞咏小脚,比如李白、李商隐、苏东坡等等,刺激了缠足的风气。

  古人的足部审美追求,本质上是一种隐性的*表达。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