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章 经筵场上风波起,大河南北水茫茫 肆_明朝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生怕被张小公爷认出来,把他拎出来当场收拾。

  然而张小公爷压根儿就瞧不上他,甚至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一转身就望向了周醇,这老匹夫才是此事的根由所在。

  “醇公乃当世大儒,莫非连小子的些许疑惑都无法解之么?!”

  周醇垂首不语,他深深的知道:今日,败了!

  一败涂地!

  “醇公!小子且问,之前弘文注释院之争便是尔等曲解圣贤本意欲行那愚民之策么?!”

  周醇缓缓抬首,嘴唇哆嗦却一言不发。

  “夫子善教化,得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纳我炎黄华夏文统!汝何身份?!竟抬愚民之策?!”

  “夫子言‘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朱夫子亦注:教民者,教之孝忠悌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

  “即,就也。戎,兵也。民知亲其上,死其长,故可以即戎!”

  “汝自诩熟读圣贤,皓首穷经原何不知?!或是心知肚明,却为一己私欲伐国害民?!”

  这帽子扣下来,周醇猛然抬首嘴唇不住的哆嗦!

  如此指责是会要命的啊!

  “《论语·为政》‘道之以政’,夫子是如何说的?!”

  “你且有一点羞耻之心,便不会将百姓归为愚民害之!此心恶毒,更甚蛇蝎!!”

  《论语·为证》里的那句,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若只用政令律法来约束百姓,他们只会为免于刑罚却无有廉耻之心。

  但辅以道德、礼仪来约束百姓,他们不仅会生出羞耻之心,而且会有端正的态度心服口服。

  这里教化的意味就更加的明显了,你特么不教化百姓上哪儿知道这些?!

  “唯教民于大义,民方知廉耻、知荣辱!亦可明君王之意,更知保家卫国!”

  “若行愚民之举,百姓如何知晓廉耻荣辱?!又怎生出保家卫国之心?!”

  弘治皇帝原本端坐在御座上看戏,然而张小公爷的这一番话说下来他的脸色渐渐变得肃然了。

  这一番话所触及到的,是皇家对整个国家的统治!

  而经受过帝王教育的弘治皇帝,从中想到的其实更多。

  周醇、鄯善等人所提的愚民之策,根底究竟是为何他也很清楚。

  说到底就是下面的百姓们不识字,对于他们这些个读书人而言才更好对付。

  反正他们都是不识字的,官方的法令条例如何解释可不是他们说了算么?!

  哪怕是混的极差的秀才,因为识字、因为读书人的身份也掌握了解释的权利。

  这些读书人和为官的读书人沆瀣一气,随意都可以愚弄下面不识字的百姓们。

  大明历代皇帝只要有余力,几乎都提倡社学。

  为的就是让更多的百姓识字、让他们自己能看懂法令,从而让那些个官员们无力作假。

  可由于文人们的抵抗实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