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四章 音韵字典带标符,助力腾飞教谕部_明朝小公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伯只需帮老夫此事,事成则老夫必有厚报!”

  却见李徵伯肃然起身后退两步,正冠掸衫恭敬长揖到底。

  “恩师教导,毕生所学当于国有利、于民有利!身体力行,救数十万灾民于危难、战鞑靼于归途……”

  “家父教导,若所学道理不能用之学其何意?!”

  李徵伯说着,缓缓起身一脸坚毅的望着方信之沉声道:“恩师命学生于此等候,便是要让学生为大人效力!”

  “以从恩师之处所学义理、学识,皆用作国、民之利!”

  “是以,即便是大人不说学生亦当自请效力!!”

  方信之深深的吐出一口气,沉声道:“好!!西涯公、玉螭虎之大才、报国之心,可见一斑矣!”

  李徵伯笑了笑,请方信之坐下。

  而后又拿出了一本草稿,但这草稿就比较潦草了。

  上面的字迹甚多,不仅有玉螭虎的还有一些看起来像是女子所誊抄的痕迹。

  “古之著书时有标符,用于注释抑或释意。”

  “然点句、释意之标符多不统一,且各有释意。以致纷乱不堪、多有遗失,其意难解……”

  其实标点符号这个事情古已有之,但因为大家用的很随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所以导致的问题就是,这个符号很多时候你完全没法摸清楚作者到底是想表达什么。

  辟如出土的战国竹简可以见“└”型符号,据研究此号多用于文之收束。

  又如“▄”,研究后发现其兼具了现代逗号、句号之意。

  而古籍中以曾提及标点符号的应用,譬如《宋史·何基传》。

  其中赞何基曰“凡所读书,无不加标点。义显自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

  此外,《增韵》、《说文解字》多有关于标点符号之载。

  然而还是那句话,大家不统一啊!

  这个符号在你的书里是一个意思,到了他的书里却又成了另一个意思了。

  搞的大家都跟着一脸懵逼,除非原作者解释或者有人注释不然基本不知道他到底啥意思。

  还得结合这个作者的其他文献,或者同时期的其他文献连蒙带猜的去估算意思。

  “观欧罗巴书文,亦觉标点规范刊行极为要紧。此当慎之,亦当行之。”

  “事若成,则大益矣!”

  卧槽!那必须大益啊,方信之甚至能够想象得到一旦自己把标点符号规范、推广开来会是什么结果。

  再结合声韵、字典,自己这庠序教谕部那是稳稳的在朝堂上站住了脚跟了。

  甚至在仕林、读书人中的声望,将直接越过礼部攀上顶峰!

  再往下看,则是张小公爷直接把自己后来的标点符号给拿出来用了算逑了。

  “句意义足,则记‘。’、意未足,则记‘,’……”

  “意虽不足,而义与上句合,则记‘;’、又意未足,补句,则记‘:’……”

  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看的是方信之如痴如醉,顿时觉着这张小公爷莫非真的是仙人洛凡乎?!

  从音韵到字典、再到这标符应用,仔细寻思几乎不可能由一人之手出之。

  尤其这标点,看起来更像是经过多次调整后之结果。

  音韵亦瞧着,似乎是多次修更适应之结果。怎么看,都不似出自一人之手啊!

  :。: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