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六十章 慰问丰沛乡亲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采纳。”

  “孝景皇帝自幼是在咋们沛县长大的,沛县乡老自然希望大汉天子是一位对沛县有感情的天子。”

  刘邦未与吕后结婚前,便与曹氏有着关系。曹氏在沛县生育了刘襄的父皇刘肥,因为种种原因,刘肥在沛县待过好些年。

  “景”是刘襄在追尊刘肥为帝后,给刘肥拟定的新谥号。

  在沛县官员与百姓的期盼中,刘襄的御驾出现在了众人的视野之中。

  沛县众人虽说有多名老者见过刘邦的天子卤薄仪仗,可当时刚刚天下安定,国弱民贫,根本无法与今日刘襄的出巡阵仗相提并论。

  “臣沛县令泽,恭迎陛下大驾。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沛县县令立马跪伏在停下来的刘襄御驾前。

  “恭迎陛下大驾,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沛县众人也跟随着沛县县令一起山呼万岁起来。

  “免礼。”刘襄沉声说道,缓缓拉开车帘,走下了马车。

  刘襄一如惯往的亲自搀扶起跪伏在御驾旁的几名年纪最长的老者,并俯下身子帮他们拍打掉腿部的灰尘。

  吓得几名老者诚惶诚恐,连忙摆手,直呼不敢。

  “高皇帝起于沛县,孝景皇帝生于沛县,沛县的诸位乡亲便是朕的长辈,对于朕这个晚辈,诸位乡老不必过于拘谨。”刘襄朗声说道,来缓解众人的拘谨。

  虽说刘襄在沛县众人面前没有摆天子架子,但刘襄终究不是刘邦,众人丝毫不敢对刘襄失礼。

  刘邦四十八岁时才起义,五十四岁才称帝,可以说在沛县生活了半辈子。

  沛县人与刘邦是真真切切有感情在的,加上他们熟知刘邦的秉性,知道刘邦不会责罚他们。所以他们在刘邦面前放的开,敢与刘邦勾肩搭背的喝酒,敢与刘邦坐在一起吹牛逼。

  看着众人拘谨的模样,刘襄心中叹了一口气,脸上依旧堆满了笑容,拉着县三老上了御驾嘘寒问暖。

  这一日刘襄宴请沛县父老乡亲,宴席上与父老乡亲有说有笑,多次给老者敬酒,俨然一副晚辈模样,毫无帝王架子,将众人感动的痛哭流泣。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当初刘邦在沛县与父老乡亲开怀畅饮时,乡民们召集沛中儿童一百二十人唱歌助兴,刘邦亲自教他们唱《大风歌》

  如今刘襄驾临沛县,沛县县令专门安排了一百名儿童唱《大风歌》来给刘襄助兴。

  “今上果真乃圣天子!”

  “高皇帝若是知其皇长孙如此圣贤,想必也会无比欣慰吧!”

  “吾当初便看出孝景皇帝有天子气!”

  “吾等能与今上一同饮酒而醉,乃是吾等之福啊!”

  宴席上的沛县乡老都被刘襄的行动给折服,在几杯刘襄带来的二锅头下肚后顿时醉醺醺起来,凭借着一股酒劲歌颂起刘襄与其父刘肥。

  坐在主位的刘襄听到众人的醉酒之语,嘴角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必行去沛郡的主要目的就是去丰沛二县来宣示一下自己的天子权威,毕竟自己的皇位是臣子推选出来的,而不是顺位继承的,需要这帮丰沛老乡来给他和他的父皇刘肥歌功颂德。

  如今数十年过去,稍微有点见识的大汉百姓都知道老刘家是从沛县崛起的。

  历代太祖的故里都会吸引无数百姓慕名而来,到时候这帮沛县乡亲肯定会那些外地人面前一通吹捧刘襄与刘肥。

  刘襄希望过个二三百年,人人都会认为高皇帝下来是孝景皇帝,孝景皇帝下来是他刘襄,人为的让历史慢慢消磨掉汉惠帝的痕迹。

  刘襄与沛县乡亲父老开怀畅饮了六日,在沛县乡老不舍的目光中离开了沛县。

  接着又来到丰县,设酒款待丰县乡亲。只是短短停留一日后,便离开了。

  踏上了下一站--会稽郡大汉第一造船厂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