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五十七章 微服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没有水车灌溉的田地收成好,但财力是有限的,纵使财大气粗的南阳郡也不可能保证治下每地都能有水车。

  普通民众为了争水源,时常都会发生冲突,更何况灌溉神器水车。然而刘襄这一路走来,却未曾从

  “回禀陛下,负责南阳郡水车修建的是水曹掾史张释之。此人执政严格照章办事,从不徇私枉庇,面对郡中豪强毫不退缩。”召恒恭声说道。

  “张释之,其如今可在郡守府中?”刘襄沉声问道。

  刘襄前世记忆中对张释之有几分印象,担任过文帝时期廷尉,执法铁面无私。

  因为上谏太子刘启乘马车擅入司马门,使得文帝降罪太子,刘启怀恨在心。

  等到刘启成为皇帝以后,经常找各种理由来整治张释之,一贬再贬,使得张释之郁郁而终。

  如今大汉越来越强盛了,人口急剧上升,疆域也空前广袤,对于干吏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刘襄因而有意提拔张释之。

  片刻,一名三十岁的官吏随着召恒走了进来。

  “臣水曹掾史释之,参见陛下!”张释之行礼恭声道。

  “免礼,赐座。”刘襄摆了摆手,淡淡说道。

  “谢陛下!”

  “朕这一路出巡而来,南阳百姓皆对水车布局安排称赞,汝这般年纪却如多年老吏一样,办事妥当,实为难得啊!”刘襄毫不吝啬的夸赞着张释之。

  “此臣之本职,不敢疏忽大意。”张释之恭声道。

  “‘法’乃公平正义之术,汝处事公道,对法家学说是否涉猎?”

  “回禀陛下,臣家中略有资财,家翁曾聘请一离职持书御史教授臣律法,故而对法家学说有所研究。”张释之恭声道。

  “今我大汉变化日新月异,人口数量大幅增加,疆域空前广阔,原有汉律略有不适,朕有意重修汉律,汝有何见解?”刘襄开口问道,有意考察张释之是不是真如自己前世记忆中那般了的。

  召恒看着张释之流露出羡慕神色,汉家天子都喜好礼贤下士,若是中下层官吏的回答使得天子满意,天子丝毫不会吝啬赏赐,一般都能连升几级。

  “臣愚以为若要立法,其宗旨必须统一,即坚持以法为“国家惩戒之具“,而非“私人报复之端“。法不一,则民志疑;法一,则民志自靖。”

  “如果借刑泄忿,使立法宗旨两歧,将会发生法重刑滥之弊;其次,断罪之律必须统一,如果新旧参差,势必使法律丧失信用。”

  “最后,适用法律必须统一,不因犯罪者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法之及不及,但分善恶而已,乌得贵胄匹庶之分。”张释之思付片刻,缓缓说道。

  “卿所言,深得朕心。以卿之学识完全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大汉做更多的事情。朕擢升卿为廷尉丞,辅佐廷尉办案。”刘襄缓缓说道,对于张释之的言行十分满意。

  张释之既有法家“法不阿贵”的思想,又有儒家“明德慎罚”的思想,能够合理的将儒法并用。

  刘襄崇尚治国用儒法两家思想互补,对于儒法并用的张释之顿时好感倍增。

  “谢陛下圣恩!臣定不辜负陛下信赖!”张释之闻言一愣,随即立马跪地叩首谢恩。

  一旁的南阳郡守召恒也被惊住了,他从刘襄满意的表情知道张释之会被重赏,可没有想到张释之直接一步登天,成为了九卿之一廷尉的副手,从此前途无量。

  “尔等都退下吧!太子与廷尉丞留下来。”刘襄淡淡说道。

  “是!”

  在一旁的公卿大臣与屋内侍从对着刘襄躬身一礼,缓缓退出了房间。

  “廷尉丞。”

  “臣在!”

  “朕此番带太子出巡,便是让太子知百姓疾苦,郡县官员秉性。然御驾声势浩大,朕恐官员有意在朕面前粉饰太平,使得太子不能明辨是非对错。”

  “朕决意使太子微服私访民间,以洞悉无遗。卿处事公正,又起于微末,可随同太子一同微服私访。”刘襄缓缓说道。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