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汉孩童的教育很重要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度,越通俗易懂越好。”

  “前秦的‘三苍’虽说是专门用来识字的,可若无博学之士解读,孩童根本无法理解其中含义,我大汉多数百姓根本无法帮助自家孩童理解其中含义。”

  “故而朕希望诸公能够编写寻常百姓都能够理解的识字读物,来帮助我大汉孩童打好基础,以便加冠后更好的学习百家经典。”刘襄给公羊寿解释道。

  刘襄在元鼎元年颁布了鼓励生育的政策,如今过去六年时间了,天下多出了一大批五六岁的孩童。有着朝廷对多生之家的优惠政策,多数普通百姓养活孩子倒是不成问题,可孩子的教育却是一个大问题。

  大汉自开国以后,一直忙着恢复经济,哪里顾得上教育事业,到了刘襄时期,才开始在各郡国推广起“半工半读”的郡国官学。

  不过多数百姓仍是为生计奔波,每日忙着耕自家的地和打零工谋生,哪里顾得上读书识字。

  大汉的中产以上的阶级才有那个心思和财力聘个能识文断字的知识分子给自家孩子传授知识,“三苍”这种启蒙读物才能发挥作物。

  “陛下原来是如此想法,臣愚钝了。”公羊寿拱手说道。

  “朕暂时构想了三本儿童启蒙读物,名曰:《百家姓》、《三字经》和《千字文》。”

  “《百家姓》收录从三皇五帝时期至我大汉所存在的姓氏,将每一姓氏的名人都写入书中,只记录正面人物,负面人物就不要记录其中。”

  “《千字文》的话需要你们去民间仔细调查,将我大汉百姓在生活中最常用的一千个汉字编纂成文,每句为四字,以便朗朗上口,通俗易懂。”

  “至于《三字经》,朕已经亲自书写完毕,每句为三字,围绕着‘仁,义,诚,敬,孝’这五种高尚节气所书写的,诸公可以帮朕斧正一下,指出其中缺陷。”刘襄缓缓说道。

  刘襄说话间,北宫伯子恭敬的给每一位博士在案几上放了一本《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一众博士观赏着刘襄所书写的《三字经》,边读边点头赞许。

  刘襄对于原版的三字经做了删改,删除掉了后世才有的典故,增加了一些先秦时期的典故。

  “陛下,这《三字经》背诵起来如同唱童谣,朗朗上口十分有趣,还能启迪心智,确实比‘三苍’更适用于普通百姓啊!”穆生恭声说道。

  穆生在阅览完《三字经》后,心情大好,这本启蒙读物简直就是为他们儒家量身打造的,包含了他们儒家的众多思想理念,而且全文出现的第一个典故就是他们儒家津津乐道的“孟母三迁”。

  “陛下这本启蒙读物写的太完美了,老臣无能实力是挑不出毛病来!”白生感慨道。

  “陛下,臣以为这其中还可以增加孙膑忍辱负重的故事,其也颇有教育意义!”一名兵家博士恭声道,对于其中多是儒家典故有所不满。

  “孙膑与庞涓之事包含人心险恶不适用于孩童,孩童在其懵懂无知阶段还是以学习‘仁,义,诚,敬,孝’为主。”刘襄淡淡说道。

  他本来也想多加一些别的学派的典故,可是翻来翻去都没有找到其他学派适用于孩童的典故。

  让孩童学习阴阳家典故培养一群未来的神棍?学习法家典故磨灭孩童幼年的纯真?学习黄老之学典故让孩童从小躺平?思来想去还是决定以儒家的为主,儒家典故最适合孩童树立正确的三观。

  “孩童读《三字经》以习见闻,读《百家姓》以便日用,读《千字文》以明义理。若是天下孩童都能学习‘三百千’典故,将来我大汉人才将会出现井喷式现象!”张恢捋着胡子说道。

  他更多的是看到了“三百千”对于大汉孩童的启蒙作用,而不是哪一家学派有多少影响。

  “张公所言极是,这便是朕的目标,让我大汉一代更胜一代。编撰孩童启蒙读物的重担就拜托诸公了,希望诸公都能为我大汉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刘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

  “臣等必将竭力而为!”众人恭声道。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