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八十六章 太学之未来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祭酒共同负责其毕业考核。毕业考核合格者可获得太学学位文书,作为其身份证明;毕业考核不过者,可重修一年继续考核,仍不过者逐出太学,不予太学学位文书。”刘襄缓缓说道。

  刘襄可不想自己的太学中出现滥竽充数之辈,若是不加上个年试和毕业考核,恐怕有的太学生会慢慢堕落,不用心读书,到时候离开太学后,也会影响太学的名气。

  “陛下圣明!”众人拱手道。

  对于这个年试与毕业考核他们没有任何意见,毕竟他们自己本身也会经常考核弟子的学业,来看看弟子的知识掌握情况。

  “善!朕会让少府负责太学的建设,待太学建成,自会通知诸位博士。”刘襄沉声说道。

  “谨遵圣喻!”众人恭敬一礼道。

  商议完太学之事后,温室殿众人又继续把酒言欢,各家学派名士能齐聚一堂的机会不多见,彼此交谈的相当热闹。

  翌日,宣室殿朝会。

  “少府卿。”刘襄沉声道。

  “臣在。”刘舍连忙起身恭敬行礼道。

  “太学生中亦有贫寒子弟,每日为生计奔波,不可使太学生因生计而影响学业,凡太学生所需生活费用由少府调拨。”刘襄缓缓说道。

  “臣明白!”刘舍恭敬道,缓缓退回自身坐垫。

  “治粟内史。”刘襄继续说道。

  “臣在。”召平恭敬道。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太学虽为学府,亦需注重农事。卿为每名太学博士及太学生在长安分配一亩耕地,使其在学业之余习农事。”

  “由治粟署官吏验收太学师生耕种情况,将太学师生耕种详情禀于朕。毕业太学生与离职博士官之耕地可收回治粟署。”刘襄缓缓说道。

  在刘襄看来合格的太学生不光要有知识素养,还要有一定的农业素养,他可不想培养出一群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太学生出来。

  毕竟这些太学生都是大汉的未来,毕业后基本上都会成为大汉的公务员,只有培养好太学生,才能建设更好的大汉。

  “谨遵圣喻!”召平恭敬道。

  “少府卿。”刘襄继续说道。

  “臣在。”刘雄渠恭敬出列道。

  “卿在选取太学生中,需公正公平,严格按照太学生的选取标准进行,绝不可出现差错。”刘襄郑重说道。

  太学生的选拔必然会受天下人关注,加之刘雄渠是自己的弟弟,故而太学生选拔必然不能出现问题,不然对于刘襄的威信就是一个打击。

  “臣明白。”刘雄渠恭敬道。

  “诸位爱卿,对于太学之事还有何建议否?”刘襄沉声问道。

  “回禀陛下,我大汉疆域广阔,人口众多,若是仅依靠太学来进行文教,杯水车薪,无法满足我大汉百姓的教育需求,同时也会让诸位博士官过于忙碌。”

  “臣愚以为可在各郡国推行官学,各郡国依据自身财力设立学宫,将本郡国有志青年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使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弟力田。”

  “每年从郡国学宫弟子中择优录取为太学生,如此以来天下学子都能得到教化,也更能彰显太学为我大汉最高学府。”太中大夫晁错缓缓说道。

  “此举甚好!赐晁大夫百金。”刘襄赞许道,诸子百家中还是法家子弟最能为自己分忧啊!说出的话都能说到点子上去,是皇帝的好臣子啊!

  “谢陛下圣恩!”晁错恭敬一礼道。

  “退朝吧!”刘襄摆了摆手说道。

  “陛下长乐未央!”群臣叩首恭敬道。

  随着元鼎元年的到来,大汉各地诸侯王也动身赶往长安,按照三年一朝的规定,他们必须要离开封国来朝见皇帝。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