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四十三章 推恩令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以为妥当!”

  “陛下此举堪比尧舜,真乃仁德之举!”

  “陛下圣明!”

  百官之首的右丞相张苍既然已经出声支持,来揽下得罪诸王的锅,群臣自然争先恐后的支持刘襄的话。

  “既然诸位爱卿都以为没有问题,那便将燕国一分为三吧!诸多细节由丞相府和宗正负责。”刘襄沉声说道。

  “陛下圣明!”群臣恭敬道。

  “既然燕国继承问题已经解决,诸位以为燕王的谥号该定为什么?”刘襄开口问道。

  谷冐/span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古代君王的谥号大致可以分为褒善、贬恶、同情三类。

  历史上燕王刘建死后的谥号是“灵”,纵观整个古代史,谥号“灵”字的都不是什么好人。

  晋灵公--春秋五霸晋文公之孙。搜刮民脂民膏以雕刻城墙;居高台之上以弹弓弹射行人,而观看他们为了躲避弹丸四处奔逃的场景;厨师因为未能短时间煮熟熊掌,被大卸八块。文公霸业,从灵公时,便开始衰落。

  齐灵公,随意废立引齐国内乱,使得崔杼得以把持朝政,间接使得田氏对齐国影响力变强。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得赵国强盛,得谥号“武”;废长立幼,将赵国一分为二,使得诸子相残,自身饿死章丘沙宫,得谥号“灵”。

  凡是谥号“灵”的诸侯王,基本上都让国家陷入内乱动荡,燕王刘建被赐谥号“灵”,显然是吕后带有个人感情而为之。

  “回禀陛下,燕王多年来在燕国一直恪尽职守,保境安民,却年不过二十而薨。蚤孤短折、恭仁短折为哀,燕王建的谥号应为‘哀’。”张苍缓缓说道。

  “善。”刘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历史上的齐王刘襄错失帝位后,便气愤而亡,汉文帝刘恒给刘襄的谥号就是“哀”,没有想到如今自己要赐给燕王“哀”这个谥号。

  “若是无事,那便退朝吧!”刘襄沉声说道。

  “回禀陛下,臣有一事上奏。”刚刚因为妹妹成为皇帝嫔妃,而被升为中大夫晁错起身恭敬道。

  刘襄看见晁错起身,心中一紧。历史上晁错可是主张强硬削藩,间接造成七国之乱的。

  晁错对汉景帝言“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其反迟,祸大。”

  虽说如今天下诸侯国已然没有吴楚那样的强藩,可刘襄也不想因为诸侯王造反,而使得自己落一个残害刘氏宗亲的骂名。

  “爱卿请说。”刘襄稳了稳心神,开口问道。

  晁错都已经起身了,他总不可能让晁错把到嘴的话憋回去。

  “启禀陛下,臣窃观天下之事,我汉家天子皆是仁义之君,行圣王之法,天下人心无不归附。然自高皇帝开国以来,屡屡有诸侯谋反,扰乱天下,祸及黎民。”

  “高皇帝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德至渥也。然屡有诸侯却不感念高皇帝恩情,兴暴兵,堕社稷,毁宗庙。”

  “臣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淮阴王楚最强,则最先反;韩信倚胡,则又反;贯高因赵资,则又反;陈狶兵精,则又反;彭越用梁,则又反;黥布用淮南,则又反;卢绾最弱,最后反。”

  “诸侯王谋反,盖诸侯国疆域广阔,而有逐利之徒效仿周朝说客,蛊惑诸侯王反叛。诸侯王忠于汉家社稷,说客忠于爵位财宝,此说客之过也!”

  “天下熙攘皆为利往,说客又无法根除,故而臣愚以为:若要天下升平,诸侯王不受蛊惑,唯有陛下行仁义之道,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

  “臣以为刘氏宗亲皆忠于汉家天下,同姓相亲,断然不会拒绝推恩之举。如此就能使说客无法挑拨刘氏宗亲的感情,刘氏宗亲也能更加和睦。”晁错缓缓说道。

  晁错的话出乎刘襄的意外,晁错并没有提出激进削藩之举,反而将诸侯王谋反现象归咎于说客,提出天子推行推恩令是解决这一现象的唯一办法。

  使得诸侯王无法拒绝推恩,毕竟每个诸侯王麾下都有一堆说客,他们不接受推恩,便是有谋反之心,便是不顾忌刘氏宗亲间的感情。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