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九章 《五蠹》和《孤愤》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功次轻重”为标准任以显职,这样几乎没有给普通士人留下太过官职,只能另谋出路,独立性很强的诸侯国就成为了他们的最佳选择。

  历史羊胜、公孙诡,邹阳这些人为了谋求出路,投靠了吴王刘濞,吴王兵败后,又投靠了梁王刘武。

  刘襄举办殿试的目的一方面是削弱军功集团在朝廷的影响力、不让军功集团做大;另一方面是不让有才能的人投靠诸侯国、免得诸侯国实力太强,就如同齐国稷下学宫一样,收揽天下人才,即便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让别人用。

  “这次考试中优秀的考生还是以张欧、刘舍、许昌这样的彻侯子弟居多,普通士子中如郅都这样的太少了。”驷钧恭敬道。

  刘襄点了点头,就没有感到有什么意外,这个结果在他的预料之中。

  张欧、刘舍、许昌这些人都是在文景时期担任丞相的人物、刘邦开国就封了一百多名彻侯,这几人能在众多彻侯子弟中脱颖而出,肯定是有真才实学的。

  刘舍说起来还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堂兄弟,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孙、刘舍也是项燕之孙、刘舍的父亲项襄是项燕的第三子。

  项襄在定陶战役中被灌婴击败,于是归顺刘邦,项羽乌江自刎后,刘邦为了安定天下,拉拢楚地人心,项襄和其余项氏宗族被赐为刘氏。

  于是项襄也叫“刘襄”,桃侯刘襄。现在刘邦长孙齐王刘襄登基为帝,于是桃侯刘襄改名为刘项。

  “嗯,就这样安排吧!待朕阅完最后一题,会让人通知你和右丞相的。”刘襄淡淡说道。

  “臣明白!”驷钧恭敬道。

  驷钧缓缓退出殿门,刘襄又继续审批考生的最后一道大题。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后,秦国百姓都敬畏法律,渴望上阵杀敌,官员不敢结党营私,六国人才都涌入秦国,才能一举消灭六国。”

  “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虽然,则有其諰矣。兼是数具者而尽有之,然而县之以王者之功名,则倜倜然其不及远矣!”

  “是何也?则其殆无儒邪!故曰粹而王,驳而霸,无一焉而亡。此亦秦之所短也。秦国运用法家可以实现富国强兵却没有办法实现国运长存,正是因为没有用儒家调剂,治国过于严苛,无法长久。”

  刘襄念着自己手中的这份策论,此人大量引用了大儒荀子的思想,提出了秦国能统一天下是因为用法家思想最彻底,可秦国为什么迅速灭亡正是因为没有用儒家,用法家思想过度了。

  “不错!”刘襄点了点头,翻到结尾,想看看是谁写的这篇策论,此人通过秦国一统天下到失去天下,提出儒法并用的想法很得他的心意。

  “晁错!”刘襄看到署名大吃一惊,这最后一个题目是刘襄自己出的,晁错通过出题人的便利,把自己对最后一个题的作答也塞进了考生答卷中。

  “中行说。”刘襄淡淡说道。

  “臣在。”中行说恭敬一礼道。

  “赏晁错百金,命晁错抄写《五蠹》和《孤愤》三十遍。”刘襄淡淡说道。

  “是。”中行说恭敬道。

  刘襄赏晁错百金是对晁错文章的认可,至于抄写《孤愤》和《五蠹》是对晁错自作主张的惩戒。

  当初秦王嬴政就是读了韩非子的《孤愤》和《五蠹》才招揽韩非子来秦国。可李斯怕韩非子来秦国后,自己失宠,于是在嬴政面前说韩非子的坏话。

  秦王一怒之下将韩非子关入牢狱,使得李斯毒杀了韩非子。

  刘襄想让晁错明白不要在他面前耍什么小聪明,才华横溢如韩非子不也被李斯杀害,希望他能懂得在帝王面前低调做人,不要过于放纵。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