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九章 《言兵事疏》_汉威天下之刘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苍师从大儒荀子,又担任过前朝的御史,对法家学说倒不是特别有成见,看来陛下不打算拘泥于黄老之学啊!”晁错缓缓说道。

  “怎么了?我们的大才晁错动心了!”李兄调侃道。

  “陛下在诏书上都说了些什么?”晁错急切的问道。

  “我就猜到你会动心的,今天陈老宣读朝廷诏令时,我专门手抄了一份。”李兄笑着说道,从袖子里掏出一块锦帛,可见这李兄也是家中富裕之人。

  “让我看看!”晁错一把抓了过来,仔细观阅了起来。

  李兄笑而不语,看着陷入了沉思的晁错。

  “好!看来我晁错的机会来了!”晁错笑着说道。

  “要不要我去给陈老说一声,让他到时候把你推荐给郡守,以你的才能,长安必有你晁错一席之地。”李兄笑着说道。

  “算了!颖川乡老一向不喜我晁错,我平生就你一个好友,估计陈老也不乐意向郡守推荐我的。”晁错沉声道。

  晁错属于那种自我主义者,做事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不懂人情世故,在颖川郡一直不受人欢迎。

  “那晁兄你打算如何?”李兄问道。

  “陛下不是设立了常科与特科两种方式嘛!我晁错自有治国良策献给陛下,保证能让陛下提起兴趣。”晁错胸有成竹的说道。

  “那就好!我先告辞了!晁兄写好策略后,我可代为交给郡守。”李兄说道。

  “好!”晁错点了点说道。

  “告辞!”李兄拱手一礼转身离去。

  待李兄离开后,晁错开始思绪起来,他究竟写什么策略比较好,大汉这么多郡,和他抱有同样想法的人肯定不在少数。

  “有了!就写这个!”晁错灵机一动,拿起毛笔在竹简上写了起来。

  长安丞相府

  大汉各郡县想通过特科得到皇帝赏识的人不在少数,这些竹简良莠不齐,自然不可能让皇帝陛下一一过目。

  于是这个审阅治国竹简的任务就落在了左右丞相身上,由左右丞相先进行筛选,选出上等策略呈给刘襄。

  “北平侯,你来看这份策略,此人文采上佳啊!只是这言辞有些犀利,与我朝当前的方针相悖啊!”驷钧拿着一份竹简递给张苍说道。

  “哦?让老夫看看!”张苍好奇道,接过驷钧手中的竹简。

  “言兵事疏!此人口气倒是不小,一个晚生竟敢议论兵事!”张苍看到开头,笑着说道。

  “北平侯继续往下看,你定会大吃一惊的!”驷钧催促道。

  “臣闻汉兴以来,胡虏数入边地,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昧死上狂言,唯陛下财择。”张苍往下扫视着,眼神由原来的轻视变成了凝重。

  “彩!”张苍拍案叫好道。

  吓了驷钧一大跳,近日审阅了这么多奏书,他还是第一次见张苍如此神色。

  “这份策略当属上乘,此子对我朝与匈奴的战事认识极为深刻,提出的方法也颇有见地。”

  “看来老夫还是小看天下青年才俊了,之前老夫还认为这天下没有比得过贾谊的年轻人了,没想到此子不输贾生啊!”张苍感慨道。

  “这么说北平侯很看好这份策略了?”驷钧笑着问道。

  “岂止是看好,老夫现在都想见一见写出此等文章的人啊!”张苍感叹道。

  “那你我两人这就去面圣,将这份策略呈给陛下!想必陛下定会龙颜大悦!”驷钧缓缓说道。

  “好!”张苍应道。

  不多时,两人便一起来到了长乐宫温室殿,等候刘襄。

  “陛下驾到!”内官朗声道。

  “参见陛下!”两人听到动静连忙行礼道。

  “免礼!两位丞相共同前来,可是有何要事?”刘襄沉声道。

  “回禀陛下,臣二人奉命审阅各郡县上传奏书,发现有份策略写的特别好,还请陛下过目。”驷钧恭敬道。

  “哦!朕要看看是何等文章能让两位丞相共同举荐。”刘襄笑着说道,接过驷钧递来的竹简。

  “言兵事疏。”刘襄拿着竹简念道。

  刘襄心中一喜,这不正是晁错的文章吗?晁错的这份奏疏可对汉朝的边防巩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不错!此人写的奏疏深得朕心,此子叫什么名字?”刘襄故作不知道。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