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二十七章 帝后缓和_明朝大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若说财大气粗的李盛身上唯一不足便是,家族中无一人在朝廷当官。李盛若是想要进行瓷器倒卖,必须先与朝中高官打好招呼。李盛的家产虽多,可这般平白无故地将真金白银往外送,换做谁也不会开心。

  如今帝王颁布新令,李盛绝没有错过机会的道理,于是二话不说便将李光度的死放大了许多倍,甚至都传到了帝王的耳朵中。

  朝中越多人知道这件事情,效果越好,这便是李盛心中所想,这却是徐辉祖心里的一根刺,无论怎样变换角度,疼痛感依旧十分清晰。

  “老臣愚钝,并未想到良策。”徐辉祖沉吟片刻,头颅微微向旁侧胡乱瞧着。

  徐辉祖有心想要蒙混过关,可惜帝王似乎并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大有一种不给出结果誓不罢休的意思。

  “魏国公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魏国公觉得此案无解了?可是那李盛却每日吵着要个交代,李盛怎么说也是我大明经济发展的大功臣,朕若是连这个交代都不能给,恐怕是要天下人杰寒心了。”朱允文先是惊诧,似乎真的为徐辉祖的回答感到惊讶。

  可越说到后面语气反而变得越发跳脱,方才还是一副要吃了人的模样,转眼又变成了一张惋惜叹然的悲悯表情。

  帝王虽说语气缓和了不少,可言语间的意思却毕露无疑。李盛乃是大明不可或缺的人才,若是给他一个交代,恐怕国公府的小公子是彻底保不住了。

  徐辉祖张着嘴巴,瞪着眼去看坐在龙椅上的帝王,却连半个字也说不出口。看了不过两眼,徐辉祖又连忙低下头,恨不得将头上戴的官帽杵到地上去。

  “陛下说得是。”徐辉祖连忙应和,除此之外,再无别话。

  退朝之后,徐辉祖踉踉跄跄地往前走了几步,走到汉白玉石桥时停下了脚步。今日的太阳格外地耀眼,射在汉白玉的石桥身上只觉得无比夺目,以至于连眼睛都无法睁开。

  徐辉祖伸手稍微挡在眼睛上方,这才能勉强看清楚远处的风景。整个宫殿内没有一颗绿色的树,有的只是刺目耀眼,冷冰冰,凉飕飕的绿瓦红墙。徐辉祖第一次这般仔细地端详宫殿内的楼阁,却也是最后一次。

  清风寺一事说好办也好办,说难办也确实十分难办。李光度死于徐钦之手,这几乎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更何况当时清风寺内那么多前来上香的香客都亲眼看到了,还有清风寺的主持……他们无疑都是最有力的人证。

  可偏偏就是这么一件人证、物证都十分充足的案件,却迟迟没有做出最后的决断。

  莫要说平白无故死了儿子的李盛,就连一直关注案情发展的百姓也快失去了最后的耐心。若说当时发生在皇宫内的丽妃一事是当朝文武百官的心病,那么清风寺一案无疑是寒了天下百姓的心病。

  相较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