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九十四)思想觉醒_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纲仔细地翻阅着她给他的报纸,这些报纸的内容五花八门,很是丰富,新闻,小说,诗歌词赋什么都有,有的甚至还连载一些奇闻逸事和花边新闻,包括一些内容十分香艳的“另类”小说,虽然比不上后世的那些打擦边球的“准h小说”描写的那么露骨,但也相差无多。外国报纸偏重介绍国际时事新闻和西方科技及基督教文化,中国报纸偏重于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介绍和宣传,以及对朝政时事的评论(这一块很不招朝廷“喜欢”),两次中日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冲击,使得中国的文化意识方面开始觉醒,中国传统精英阶层的一些年青的知识分子掀起了新一轮学习西方最新科学技术知识的热潮,从这些报纸不遗余力冒着“妄议朝政”的危险“论论”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思想以及制度方面的优劣,不断提出“改革”(变法)的建议的行动就能看出来。

  如果说从184o年鸦片战争开始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的输入和传播是缓慢的话,两次中日战争后,西方的观念和价值标准则于十九世纪末在中国士大夫阶层中间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更为重要的是,伴随着西方文化思想和科技而来的是中国的很多传统士大夫对西方文化这种传播态度生的重大变化,这两场成功的对外反侵略战争成为了中国思想意识界的分水岭,如果说在此之前中国人对西方仅有的一点兴趣大部分集中在科学技术知识(中国人叫“艺”)上,现在,中国的文化阶层已经把目光转向了西方的政治知识,经验以及制度(可以简称为“政”)上了,甚至于还包括西方的宗教思想和文化方面(可以简称为“教”)。

  士大夫文人们日益接受西方地文化知识和价值标准。使得西方思想从中国文化的外围向中心渗透,但因为中华文明自身的强大生命力,这种渗透实际上起到了西方文化思想和中国文化思想上地融合(就象那个极其有名的“四教合一”)作用。在因战争而引的民众普遍要求改变现状的背景下,这种思想上的融合度大大的加快了。

  葺尔小国日本接连两次敢于向大清国不宣而战,每次都打得大清国措手不及,这两场战争打痛了中国人,也打醒了中国人。

  第一次甲午之战中大清仓促应战,胜得极其侥幸(如果不是有一只小小蝴蝶在作怪地话)。第二次丁酉之战。在有了一定准备的条件下(中国拥有了万吨铁甲巨舰和新式巡洋舰及潜艇,还有“充足”的“兵力”和火炮),尽管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还是付出了巨大的损失和伤的原因,分析的也可以说很有道理。

  “方今世界,优胜劣败,弱者先绝,中国地广人众,物阜民丰

  请收藏:https://m.tasim.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